01
我结婚十年了,虽说自己也是做了母亲的人,但还是很依恋自己的母亲。
幸运的是,婆家离娘家只有十分钟的车程,一年365天,除了大年初一、家里来客、出差或旅游,我每天都去娘家,一天两三趟是常有的事。
2018春节将至,这几天,由于忙着准备年货,收拾家里,我去娘家的次数反而少了。
02
今天母亲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我回了娘家。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河北农民频道的《非常帮助》栏目。母亲忽然感叹着说:“娘想儿,常常想;儿想娘,线来长。”
“什么?”我由于没听清,请母亲又重复了一遍。
“娘想儿,常常想;儿想娘,线来长。”我若有所思地也重复了一遍。
放下手中的筷子,我疑惑地问母亲:“娘,‘线来长’的‘线’是‘慈母手中线’里面的‘线’吗?要是这样,应该是母子互相牵挂,您不应该叹息啊!”
“你娘才不懂什么‘慈母手中线’呢,她只会给你做饭!”父亲抢先笑着说道。
我还是求知若渴地盯着母亲,期待她回答。母亲笑了,说:“那句话的意思是娘经常想儿,可是儿想娘只一会儿时间,就像细细的一小段线一样,很快就忘了。”说着还用手比划着。
03
反观自己,我想母亲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线来长”呢?
小时候离开家时,我会想母亲,因为母亲总把好吃的留给我。
上了初中和同学玩得不亦乐乎时,我没有想母亲,因为我自认已经长大了。
上了高中学习遇到困难时,我没有想母亲,因为母亲帮不了我。
大学第一年异乡为客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时,我会想母亲,因为我怯生孤独。
如今在婆家时,我好像也没有过多想母亲,因为我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和家人。
04
如此想来,我美名其约“依恋母亲”,这简直就是对“母亲”两个字的亵渎!
母亲是否常常想我,我不得而知。然而母亲每天习惯打给我的两个电话却一个也不少,一个是问我来家里吃饭不,一个是我离开后问我到家了没有。因为我回到婆家后总是忘了回电话,母亲只好给我打过来。
虽然母亲话语中这两个“家”的意思是不同的,但是只有我知道它们的涵义却是相同的。
05
母亲小学没毕业。她当然没听过“慈母手中线”,但是她可以做出孩子口中饭;她当然没读过“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是她可以说出“娘想儿,常常想”;她当然做不到孟母三迁,但是她可以在我们犯错时罚我们跪上半天。
母亲没有安逸的工作。农妇、小商小贩和家庭佣人共同构成了她的辛劳忙碌。农忙时下地劳作,农闲时贩卖商品,回到家操持家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曾经顶着六个月大的肚子,为了卖自家的十几个鸡蛋,东躲西藏被人追得满街跑。她曾抱着正在吃奶的我站在街头卖白菜,旁边还站在两周多岁的我的哥哥,哥哥一直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母亲,重复说着“让我也吃一口吧,就吃一口。”
当时的父亲因为在车站拉车运输物资,在上一个斜坡时用力过猛,肺部做了大手术。在我心里,母亲才是真正的“女汉子”!她曾像男人一样扛一百斤的货,像男人一样一顿吃三大碗饺子。
那是一代人的记忆,他们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亲身感受了饥肠辘辘,亲眼见证了洪水泛滥,所以他们知足常乐,他们安居乐业。没有挨过饿的人不足以评价饭菜,没有体验过洪水中挣扎的人也不足以谈论生命。
所以,现在,每当我出门看到有带孩子卖东西的妈妈或奶奶,我都会停下来去多买些,好让她们早些回家。因为她们的现在是我母亲的曾经。
我也好想对她们的孩子说:“孩子,努力学习吧,你的明天可以决定你家人的明天!”人年轻时吃些苦真的不算什么,苦难总会过去,至少我们面对苦难的坦然和改变苦难的过程带给孩子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寒门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出贵子,但是,不能只“寒”大人,而不“寒”孩子!
06
“人之情,孝父母。”我以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放弃了任教衡中的机会,签约了家乡的单位。我走出了校园爱情,没有远嫁。我乐观向上,勤奋进取,让父母放心。我乖巧顺从,让父母舒心。我用实际行动满足着父母的吃穿住行用,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想了和父母有关的那么多物质,唯独缺少了惦念他们的那份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每个人此刻爱自己儿女的心,就是若干年前父母爱你的心!
历史在重复上演着那熟悉的一幕幕,长江后浪也在奋力推赶前浪,记住,永远不要狠心地把前浪拍到沙滩上。即使有一天,前浪被你无情地扔到了沙滩,他们也会精心布置一番,而成为你永远的港湾,不会在意你是落魄还是凯旋!
快过年了,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官位高低,无论你有钱没钱,无论你混成个啥样,能回家就回,能打电话就打,能在心里想就想。
哪怕爹娘一边打喷嚏,一边嘴里念叨着:“这混小子又想我了”,或者“小棉袄初二就回来啰”。
(亲,如果您喜欢,就点一下左下角的心形,她需要您的鼓励,谢谢您!转发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会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