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信息社会,信息唾手可得,很多人收藏了大量的信息,可是很少的人能够做到踏踏实实的学习、实践并输出,我觉得学习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知、懂、用、熟、巧这5个字,这不仅是练习练思维导图的客观规律,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种通用的规律。
思维导图是一门以应用为目标的学问,应该说,它入门易,没有高深的理论,不需要高智商,但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智慧。
一般来说,学习思维导图做到了知、懂、用、熟、巧5个台阶,就能成为一个高手,就可以通过这一武器来提升自己的效率。
下面就针对练习思维导图的层次详细来分解一下。
(图用MindMapper2016制作)
1. 知
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不妨静下来先思考一下:
关于思维导图,你知道些什么?
我们脑子里是否有一副脑图了?
我们这里提供一副仅供参考,具体如下:
(图为用iMindMapper 10制作)
其实,我们可以在上图所示的这幅导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和延伸。“知”是一个起始步骤,从接触思维导图这个名词,甚至看到第一幅思维导图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知”的活动,既对思维导图有了概念上的认识,也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印象。
但是只是知道还是不够的,我们都知道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句话准确的说是不太对的,知识未必能产生能力,知识产生的是动力。
见识了思维导图之后,我们很容易被它的表现力和思维方式所吸引。“知”之后,要抓住这种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愿望,产生深入掌握并应用思维导图的兴趣、欲望和动力,才应该是“知”的过程中最值得追逐的目标。
2 .懂
见多才能识广,但如果永远停留在“长见识”的阶段是不会有太大长进的。
要提高思维导图的实践水平,要登上的第二个台阶是“懂”,所的更直白点就是见多才能识广,如图下图所示。
(图为用XMind ZEN制作)
思维导图虽然还没有上升到一门科学的高度,目前它仍然是一种实用的、富于经验的工具,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学问,这样说来它的内涵具备科学的因素。
所谓科学,应该是客观的、有规律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成体系的理论。科学是可以重复实现的,也是我们可以通过它能否被证伪来确信的。“懂”,就是要把这种规律性的逻辑关系充分掌握。
“懂”思维导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次序自上而下,重要性则自下而上。
“懂”功能和效果。
“懂”操作实现的方法步骤。
“懂”基本性质和原则。
“懂”前因后面的逻辑关系。
3 .用
在知、懂、用、熟、巧这5个字中,“用”这一级台阶不算最高,但所有的最终目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对思维导图这种实用工具而言,应用是它的灵魂。
用是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也是应用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在应用思维导图之初,要能随手列出谁都能想得到的应用,至于中间过程和实现步骤,可以不过于追求完全,因为这些是可以通过读书、查资料、请教来解决的问题,而且对于应用而言,这些不是太大的问题。
应用的主要问题是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不能随心所欲,这是需要通过学习、分析和思考来逐步提高的。
有了一定的思维导图基础以后,重要的任务是追求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图下图所示。
(图为用NovaMind 5制作)
当看到一幅好的导图作品时要能想到:
我可以从其中借鉴到什么?
我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我还能把它变成什么?
这样就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化为己用。
在拓宽思维导图应用的过程中,应用的驱动力始终来自我们的内心,而关键是要善于寻找、发现这种驱动力。在应用上的创新,技术含量可以不高,但实用价值必须很高,对可重复的应用要加强研究。
应用思维导图能达到的境界是:想用、爱用、无所不能用。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思维导图如果没有做过超过100副就不能算入门,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4 .熟
量变的结果是产生质变。在有大量应用的基础上,“熟”是我们水到渠成地踏上的一步新台阶。“熟”是练出来的,不是靠死记硬背得到的。
“熟”是相对的。就打字这件事情而言,打字员的“熟”是因为他有这个领域熟练工种的要求,文职人员的“熟”是因为这是他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程序员的“熟”是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应用基础。
“熟”本身有一些目的性的要求,那学习思维导图的软件每个功能你都会了吗?其实思维导图软件并不难,只要你用思维导图把每个功能都总结列出来一遍,其实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来想不到的功能,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5. 巧
熟能生巧,“巧”是“熟”之后的必然结果,“巧”应该是一种对技能或者工具高度的追求,如图下图所示。
(图为用XMind 8制作)
巧生于信念和原则。“巧”应该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走火入魔”式的琢磨。
要知道在市场上60分根本没用,80分也不行,只能凑合,只有90分以上别人才会你觉得入门了,只有超过100分,人家才会抢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