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随笔

弗里兹·李曼《直面内心的恐惧》讲述了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的定义,感情世界,侵略性,成因,行为模式以及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故事。每每读到其中一种心理人格的定义尤其是作者所列举的事例时总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偏执,自己是个健康的人,不会存在这样的想法和行为,但又不得不承认里面的某个点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影子,只是这个点没有被扩大化,没有演变成一种疯狂的病态。正如书中所说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其实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这种恐惧源自每个人的童年,这些都与幼年时期的生长经验息息相关,你我都要经过这一关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这一部分有所认知,换句话说这四种人格缺陷没有哪一个在我们身上独霸一方,也证明了我们的童年过得还不错。

        同时也说明了幼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直贯穿于孩子的整个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不谈及传授他知识,单从言谈举止,行事作为就本该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夫妻间的生活沟通方式无形之中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人们常说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着妈妈,妈妈爱着爸爸,并无道理,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有一颗健康向上善良的心,所以已经做了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既然选择了培养下一代,就应该负起该有的责任,不是孩子生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个正常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观察他们的行为,切勿用强硬的手段去回应她们本该有的叛逆,任性。心灵上的创伤远比身体上的疼痛威力更大,一旦触发将无法弥补。现实中存在这各种各样的校园暴力,枪杀,自杀等等事例,这无疑是不健康的心理病态在作怪,希望父母们给孩子一个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老师们清楚的认识到,老师现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园丁都应该是教会孩子认真做人的第二任父母。

      本书结尾虽然针对这四种病态的心理也指出了治疗方法,但还是希望作者能够分别指出对待这四种人格的相处方式,与这些人相处应该从何着手,更好的帮助他们摆脱这种痛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欧阳曼曼/文 路雪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被宿舍的室友排斥,孤立,误解,厌恶。 路雪不是个内向、难以相与的姑娘。刚进大...
    欧阳曼曼阅读 811评论 16 13
  •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 顺着脚印走吧?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
    小木路过阅读 176评论 0 1
  • “每当我感到难过的时候,我就会抬头看天空;看不到天的广阔,你就不知道人如蝼蚁,而人的那点烦恼又算得上什么呢” 说这...
    荣生实验室阅读 416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