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你风真大,不过看倒还是没大过丽江东巴谷那场人心底的风。回长沙准备入职的那两天,我还在和之前去云南三人行之一的旅伴说,这丽江的风怕是吹长沙来了吧,怎么还是这样扰人思绪,只是后面半句未说出口。
不知道这个季节多少人因为刘亦菲那部《去有风的地方》而去到了云南,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其中之一,反正路上古城和雪山的人是真的多,反正确有一堆人特地跑到那个地方吹了同一场季风。不像电视剧那般全是唯美,除了风景的美,还有衣着的臃肿和身体的疲惫,不过这场三人行的旅行终究还是拉开了帷幕。
其实前面也说了,云南这个时候风都大。这是十二月的中旬,是风的季节有风没错,不过同时也是寒冷统领南方大地的季节,云南未怀抱赤道,自然也未能逃过。那既然虎跳峡的风声犹响彻耳边,普达措公园的风还给我的两位旅伴吹得在高反的情况下还头痛欲裂。为何那场丽江玉龙雪山下,东巴古的风格外“深入人心”呢?
事情还得从我们那个向往“雪山之上”的旅游规划开始说起。话说故事长而波折,不过长话短说就是旅程从“玉龙雪山→香格里拉二日→大理”变成了“香格里拉二日→玉龙雪山箭头大理”。看着是不是没有什么区别,可中间的波折导致我们被玉龙雪山旅游团鸽了,说话的费用涨价到我们的预算外,大索道预约不上。最终决定自行打车东巴谷,小索道看山间风光。也遇上那场入骨地刮进几个人心里的风,到如今我坐在湖南企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还能想起那丝寒意。
我们三如约早起去,如约打到车,和司机达成等我们拍两张照片的时间的合意,我们如约到达东巴谷,如愿在日照金山的东巴谷下拍了在合照和个人照三两张,如约赶到司机等待的地点。但,司机却和那个旅行团的人一样失了约。那个东巴古这场风刚刚明明还将我的围巾吹成了“风中凌乱的抹布”,也还没这么冷,现在它携带着之前那心理落差的一缕风,却刮进一丝到了我的心房。我们在公交站,在一条人堆里打车不知道和她们无约之人,等着一辆能够上自己小团体的的公交,打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的士,吹着同一场却不同寒冷的风。不同寒冷确实是有人穿得过于“唯美”了,不过为什么我穿这么多还是很冷?哦,原来是有地方漏风,哦,那俩明明还可以载俩人的车,在问了路边的一人只有一人后利落地走了,更冷了。不过我实力和运气同样优秀的朋友她打到了车,我们商量好带着那一人一起。咦,公交刚好来了,可坐四人。
不完美却有点小美好的结局。有一人在回温,足矣。
“不过要我说丽江的三顿饭都没大理一顿满足,不是吗?”
“是啊,果然能加辣的美食才是属于湖南人爱的味道,那个卤味我们回去再买一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