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经常去深圳聚会,目睹了这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后来我问朋友,为什么城中村还那么多呢?
这家伙一边用粤语跟下属安排工作,一边用长沙话跟我忆苦思甜,来鸡儿深圳混,谁没住过城中村呀?这是城市给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避风港,买不起房好歹也有个碎觉的地。
当时我觉得这个城市是有温度的,城中村也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凡间,在工厂、写字楼累了一天的年轻人,一个月三五百就可以租个栖身地,街边超市有一块五的金威啤酒,2块钱一小时的黑网吧,十块钱可以吃得饱饱的大排档。工资高消费低,成了年轻人迁徙的大方向。
后来搞电子厂,朋友在老家招了不少亲信做中低层,工资给的也仗义,这群年轻人领着高工资,住着城中村,有钱了给女朋友买包包去酒吧,每个人都立志要混的跟他一样,在深圳安家立业。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一波年轻人来了,又一波年轻人退去,少有人落地生根。
工资并不低的他们,为什么没能留在深圳?
因为等到需要买房成家的年龄,他们被8万10万的房价劝退了,不用公司HR谈话,也不用搞35岁清洗,到年龄卷不动了自己就主动退出这个城市,等于把子女教育、养老问题的累赘,和行囊一并打包带回老家,把最宝贵最有干劲的青春奉献给这个城市。
现在突然想起来,当年朋友说创业来深圳,这边写字楼很便宜,房子贵到买不起,为什么写字楼便宜?
网上对比了一下写字楼数据,价格确实比二线城市还低,高科技公司还能获得补贴,一边是廉价且大碗的写字楼,一边是高不可攀的房价,我也似乎明白了,深圳为什么那么多高科技大公司,腾讯、华为、平安、中信……
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低廉的办公场地,还有精英需要的高端小区。
只要有这些鹅厂、菊厂的高薪坑位在,就不缺年轻人前赴后继的来淘金,买不起房有无所谓吗?可以住廉价的城中村啊。
每个刚到深圳的新深圳人,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觉得自己会在深圳立足。
因为深圳同样的岗位工资待遇比别的城市高多了,城中村房租也不贵,城市面貌好,面朝大海,蓝天白云,很合年轻人胃口。
另外还有最出名的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年轻人到了深圳不会遭遇明显的排外现象。
廉价的写字楼吸引企业,企业高薪吸引刚毕业的年轻人,房价再淘汰掉过了壮年期还没能力买房的人,每年自然有新的毕业生过来顶上。只要年轻血液一波换一波,城市永远充满朝气。
就这样,一直奋斗下去,直到需要成家立业、拖家带口时,房价的列车早已焊死了大门,到了最后,逃离北上广,回老家买房结婚,似乎成了最后且唯一的选择。
这套神奇的机制在于自动运转,留下精英中的精英,淘汰普通且不再年轻的年轻人,有记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城市如此发达,却没有如协和同济湘雅那样知名的医院?
答,这里大多都是年轻人,他们不生病。
如果步入老龄化的城市是负重前行,那么深圳就是高速上狂奔的川崎400,如果你想去北上广深奋斗,狼叔觉得OK,没人会拦你,但是你要很清楚的是,这些地方只会留下精英,普通人只是过客。
换句话说,你去创业开公司,可以。
去打工挣短钱,可以。
想留下来?不行。
就像追了8年的女神,吃饭逛街买包包,OK
想留下来过夜打炮?
88了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