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自己写的老文章,现在看看还是有所收获,翻出来自己增加一些感悟,文字内容与实际工作无关。
最近今天和一个同事聊天,谈到工作情况很郁闷,甚至有辞职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工作得不到部门管理者的认可,没有成就感。
那么为什么工作得不到部门管理者的认可了?通过聊天,我分析以下3种原因:
1.这项工作属部门工作中的非增值环节,说白了,做与不做一个样。
2.工作方向正确,但细节没做好,没达到部门领导标准。
3.工作做的很好,有创新,但方向和部门领导要求有偏差。
而目前该同事所说内容,我认为问题最大的是第三项,“工作做的还不错,有创新,但往往方向和部门领导要求有所偏差”常常是把事情做完了,团队内部感觉都不错,但却感觉没得到部门管理者认可,具有挫败感。
谈到这里,我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了,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一般很少由部门负责人直接传达,而是通过部门负责人—主管—员工 ,按照我对此位员工的了解,此为员工已在部门从事本职工作2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力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那么,按我猜测,问题应该在直属上级主管身上,也就是主管上,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信息传达的完整性。
部门层级较多,部长不会直接安排工作到员工,需通过几个环节。每通过一个层级,信息有效性会受影响,经过几个层级到员工身上的时候,可能工作的方向就会产生变化了。
员工接受的任务,一般由直属领导分配,也就理所应当的将直属领导的需求就会被认为是工作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种好的机制保证信息有效性,工作方向与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就肯定会有偏差了。
这也就是我今天谈的想法,在团队建设中,基层领导除了给与成员一定的资源支持与问题决策外,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指向作用,清晰的指明工作方向。
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角度,我想应该这样做:
当给团队安排工作之前,首先要确认自己对本项工作目标理解无误。
当给团队安排工作之中,可以多花几分钟的时间给下属讲解,确保信息传达有效。
当团队在开展工作时,要关注工作关键点,过程中把握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成果。
站在员工的角度,我想应该这样做:
接受任务时,与直属上级反复确认工作目标,确保方向
任务开展中,及时与领导反馈,确保过程
任务结束后,对照任务目标与效果,进行复盘,总结经验
通过事前、事初、事中、事后四点控制,明确工作方向,把握过程,才能最终确保工作效果不打折扣。
基层管理者就如举着灯笼的引路人,引导团队向正确路径前进,亮度决定步伐,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感悟:去年有分公司开展班组长文化,对于班组长文化开展的目的,我认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建立梯队,最终提升组织效率。这就如同我党将支部建在连上,阿里巴巴设置政委体系类似,基层管理能力提升了,整体战斗力才能提升,所以,对于主管人员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