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程敏政在《游黄山记》中说:“黄山之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诘之图不能尽其变。”而今,我有幸登临黄山,感受其青黑中的巍峨,翻腾中的云海,辽阔中的苍翠,喧嚣中的静谧,内心被其雄浑深深迷恋。正如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说:“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迎客松下的黄山,像一个神秘的故事,缓缓向我走来。
黄山,原名黔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黄山时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唱。
在古代,黄山被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据说,轩辕氏(黄帝)曾经在这里炼丹,故被人们叫作黄山。随着岁月的流逝,黄山的年限增长,但它却不断成为一些诗人、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使得黄山的人文色彩愈加鲜明。
在宋代,描写黄山最好者当属诗人汪莘,他在《沁园春·忆黄山》中写道: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皇帝沙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源头白鹿,长畔青牛。”
诗人多年屏居黄山,所描绘自然风光皆是实景,其中掺杂了大量神话故事,特别是尾句用拟问语气点出白鹿、青牛,余味无穷,使奇美的黄山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经两次游览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流传千古的佳句。
清初,以石涛、梅清、渐江为代表的三巨子被称为“黄山画派”。他们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贺天健评价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黄山的秀丽在这些画家的笔下由流动的景变成了静止不变的永恒之景。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初入黄山,我遂感到眼花缭乱,果真是一步一景。这里不仅有鬼斧神工的“妙笔生花”、“黑虎松”、“猴子观海”、“太公钓鱼”、“飞来石”等自然之景,还有令人精疲力尽的“一线天”、“百步云梯”。西海大峡谷是黄山最富有盛名之处,沿着狭窄陡峭的岩石栈道,颤颤巍巍地斜身走在每一节石阶上,一只手扶着湿漉漉且长满青苔的岩壁,顿时感到手指的冰凉。直到拼尽全力爬到顶峰,那种“登临绝顶我为峰”的感觉油然而生。远远地望去,前方是数不清的层层叠叠、隐隐约约的山峦,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山的尽头是随风自由自在的油云,随意变换着任何形象,使人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好像在大自然面前你我都是大诗人。油云下点缀着一排排的村庄,如此遥远,却又让人印象深刻。“马头墙”式的徽式建筑,黑白相间,坐落在白云溪水间,充满了无尽的诗意。
在黄山面前,时间变得缓慢,空间变得渺小,世事变得平淡,一切如同飘过的一缕白云,无声无息。
直到归去,坐在大巴车上看着身后的黄山在坡度很大的弯道之中渐渐远去,才遂觉应该对它轻轻说一声“再见!”
(2017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