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魏晋时期肯定避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名士,那名士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人是这么说的: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东晋人士王孝伯,也就是王恭这样说:“名士不一定要有什么奇才,只要身心闲暇,超级能喝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之为名士了!”
王恭说了好几个方面,我把《世说新语》中那些多次出现的名士一带入,发现他说的还挺对。
在看这些之前,我以为的名士起码得有才华,有文学、名言、故事或者画作等流传后世吧。但看书的过程中才发现有的所谓名士还真不一定是才子。但他可能确实身心闲适,引经据典,《离骚》等常挂嘴边。尤其有一个特点,能喝酒,特别能喝酒。
王恭也在“饮酒”前特别说了个“痛”字,也就是说,要成为名士,仅仅会喝酒还不行,你还得能喝大酒,所谓酣畅淋漓,不醉不休。确实,魏晋名士与酒是如影随形的。
那时候的饮酒狂潮来自东汉后期。当时,曹操面对官员狂饮误事的情形,曾一度下过禁酒令,但遭到以孔融为代表的名士的强烈反对。随后,嗜酒而狂的情形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魏晋名士尤其好酒,其实有两个主观因素:
一是奉行即时的人生享受主义,如张翰所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或如毕卓所言:“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洒脱的享受中,到底是否包含着一种人生大愁,我们是没办法验证的。
二是借酒以达到一种奇妙的状态,取得精神上的超脱,从而达到放旷不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