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老师们聊天,发现他们普遍对学习很反感,尤其是对学校组织的学习很反感。
比如,有的老师抱怨说:“我教两个班的英语课,还当班主任,一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着管理班级,还得忙着参加学校、市里的会等,哪有时间学习。再说了,我都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了,这点知识都记脑子里了,还用学啥?”
还有的老师说:“学校总搞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活动,老让我们学习教学理论,还得写业务笔记;参加政治学习,也得写政治笔记,每个月都检查,算工作量,净干这些没用的。”
这只是很多教师的一个缩影。那么教师是不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学习了?教师到底该不该学习?该不该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这些学习能给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
让我们细数一下诸如魏书生、窦桂梅、于漪、李吉林等特级教师们,他们没有一个不曾是班主任兼科任教师,甚至他们还兼职更多的职务,但他们没有一个不读书学习的。再看看我们周围的各级骨干教师,没有一个不读书写作,研究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
因此,教师需要学习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学习可以拉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我们已经进入到“终身学习”的时代了,想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教育是要适应于时代的,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会不同。因此,参加政治学习是保持跟国家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高度一致的需要。
比如,建国初期,教育全力以赴地进行扫盲;进入90年代,教育强调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因而唱响了“素质教育”的口号;21世纪,教育大力提倡的是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业务学习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多元化等,带来了世界方方面面的巨变,这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像上面的老师那种吃老本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学生。
当然,我们应该肯定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学校里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班主任的参与、协调和组织。班主任不比别人少上课,但却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他们的确是很辛苦的,但辛苦的同时,他们承担了更多育人的责任。为了能管理好班级,为了能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他们更应该学习科学有效的育人方式,更应该与时俱进,做出适应国家培养需求的正确举措。
我们可以看看教师队伍的形成过程,就体会到了教师毋庸置疑是需要学习的。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员比较复杂,建国初期,工农阶级队伍中大部分都是文盲,为了普及识字率,普及教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工农大众及其子女的文化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儿童入学普及率,但面临着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一方面通过正规师范学校培养,但那时候的师范学校不仅少,师资等各方面也很匮乏;另一方面,就搞短期培训速成班,培训1-2年,就可以上岗。乡镇或农村学校往往聘用有点文化的人作代课教师。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师资力量的大增,国家采取考试的方式,对代课教师做了一个“了断”,考试过关了的教师,就转为正式教师,俗成“转正”。没过关的教师就下岗,当时称“被刷下来了”。从此结束了有代课教师的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里的教师基本都是师范院校的正规毕业生。后来,国家提高了对教师的准入制度,也就是需要持证上岗,教师手里就多了一个教师资格证。当时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就给发这个证书,应聘就业也都比较容易。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师这个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师范院校的学生不再有那种先天的优势,而是毕业时也要跟随社会其他人员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而其他院校的学生如果想当老师的,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并参加事业编考试的方式应聘到学校,从事教师的职业。
由此看来,教师的队伍里,并不都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比较专业的人士。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在学校里都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语文、数学等本专业的知识,但对于非师范院校的教师,就缺乏这些实施教育应该必备的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师就应该自己学习,来补齐这些短板。
那么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是否就可以不学习了呢?事实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有个性特点的个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并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地应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还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适合本校、本班,乃至某一类别的学生的有效的方法。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教师的知识绝对权威已经不复存在了。学生已经拥有着与教师同等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甚至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教师还强。后喻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一碗水,教师不仅要做一眼源源不断的清泉,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还要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胸襟,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学习氛围。
因此,亲爱的老师们,“忙”并不可以作为拒绝学习的理由,我们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