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6

第四十条

    “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批注    上学时读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不知道为什么“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会成为名句,感觉不到它的妙处。现在试着从整首诗来看看。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离开京都,担任永嘉郡太守,这是仕途不顺。来到永嘉的第一个冬天,他病了一场,直到第二年初春身体才康复,这是生活不顺。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又不甘归隐田园,心中难免失落郁闷。因有病在身,拘束室内,不知道室外气候变化,心里更是焦灼惆怅。这天登上池塘边的高楼,推开窗子,抬眼望,远处山峰耸立,池塘微波荡漾,侧耳倾听,潺潺的水声,清脆悦耳。山的挺拔,水的柔美,刚柔相济。山的静默,水的灵动,动静结合。山苍绿青翠,水波光粼粼,明暗相对。整整一个冬天,面对四面墙壁,现在,看到山高水阔,心中的郁结一扫而光。再看,温暖的阳光下,池塘边,青青小草破土而出。想想,禁锢了一个冬天,看到春天第一抹新绿,是怎样的兴奋?园子里,柔软的柳枝间,春天的莺雀燕子来了,它们也在欢歌笑语,呼朋引伴。想想春天,看见燕子来时,真有种“似曾相似燕归来”的欣喜。春草,春鸟,是春的使者,是生机勃发,是生命的跃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用语平淡,可诗人禁锢一冬,看到这些,内心的喜悦之情,感受到的生机,生命的活力,从平淡的语言中充溢而出。

        薛道衡的这首《昔昔盐》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的相思之情。分别之后,游子远在关山之外,思妇在风月之夜只能独守空房。思妇失去了笑容,整日以泪洗面。镜子放在镜匣中很少拿出来,无心梳妆打扮。任帷帐垂下来,懒得挂上帘钩,无心整理房间。夜间会像惊飞的燕鹊一样惊魂不定,早晨慵懒地躺着,不愿起身。昏暗的窗户旁,垂着蛛网,可以女主人心情黯淡,根本没有心情打开窗子,以至于窗户上都挂了蛛网。空落落的房梁上,徒然留着燕子衔泥筑的巢,现在,巢中空空如也,那双宿双飞的燕子再也不见。看着空落落的燕巢,想起曾经住在这里相亲相爱的燕子,想起关山之外的丈夫,自己只能凄然一身,怎不让人柔肠寸断?

  “池塘生春草”,波光粼粼的池塘,嫩绿的春草,生机勃勃破土而出,春意盎然。“空梁落燕泥”,昔日相伴相随,双宿双飞,今日燕去巢空。这两句,都有具体的意象,写出具体的情景,写出人物鲜明的感受,情景“如在目前”,读者读了像自己“身经目击着一样”,的确是“不隔”。  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姜夔的词以“清空”“骚雅”。这首《翠楼吟》,起句“月冷龙沙,尘清虎落”,就可窥见姜夔词“雅”的特点,词人以“龙沙”写边塞之地,以“虎落”写竹篱,用语的确很雅,很有诗意。不过,如果不熟悉典故,就会造成隔膜。就读者的理解来说,可以和“烟笼寒水月笼沙”比较一下。如“拥素云黄鹤”,作者以“素”来写云,“素”字感觉比“白”字文雅,但“素云不如“白云”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都写了白云,黄鹤,感觉崔颢的诗更容易让读者感受作品那种情境。不过,读姜夔的词,有点像文字游戏,需要多绕一点,有一种其它趣味。

    王国维说“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试比较一下这些句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红衣半狼藉”,感慨的深浅好像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