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说明:从四月份起,我就想命制一道阅读题,尤其是今年的中考新变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无奈比较困难,这道题算是阅读练手,文章是我写的,内容和陕西饮食文化有关系,我之所以选自己的文章,是有一份自信,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内容比较浅显,也降低了题型难度。
西府臊子面
曹永兵
臊子面是西府地方闻名的美食。每年过节回到家里,父亲都要亲自给我们做臊子面,父亲以前在单位做过饭,那做臊子面的手艺是无人能比,我们这些弟妹们,无不欢喜,口福不浅。
西府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最为重要的是汤,汤是臊子面的灵魂,我们那里人将臊子面的汤叫臊子汤。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西府以扶风为界,眉县、凤翔、岐山都吃臊子面,武功、乾县叫汤汤面,那就是臊子面的衍生.不过我觉得,凤翔、岐山的臊子面以辣和酸为主,一般人还吃不惯,武功的汤汤面嫩软无味,到了西安,那就什么也不是了!只有扶风的臊子面,汤汪、以青油为主,加以臊子辅料,葱花隔腥臊,黄花菜炸豆腐提味,吃起来非常入味,无与伦比。
关于臊子面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是周朝祭祀的祭饭,有人说是长寿面,用来祝寿的。《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伐魏,兵至岐山,渭水大涨,冤魂伏起,阻断大军。诸葛亮下令煮肉熬汤,混以面食,倒入河中,祭祀亡灵,冤气才散去。我自己认为秦人剽悍,秦军被喻为虎狼之师,吃饭一顿都离不开肉,秦人却也又离不开面,于是臊子面便是这两者最好的中和,因此我更相信这种饮食是从军队传下来的。这些都是传说,不管你信不信,它都增添了臊子面的文化气息。
遇到人家过事,那家伙是全家上阵人都不够,客人全坐在厅堂桌席上,臊子面一吃开,捞面的捞面,浇汤的浇汤,收碗的收碗,锅碗瓢盆叮当响,忙的不亦乐乎,却又有条不紊。端饭的人都是小伙和岁娃,来来往往,穿梭于厨房和客厅之间,那阵势简直就是秦军布阵,让人眼花缭乱。我有时想象,老秦人这吃饭的传统,估计就是从大秦的军队里传习下来的,想一想两千多年前的这片土地上,那可是大秦兵马纵横驰骋,军情紧急,战士一边操练,手里还端着老碗咥着臊子面或者是羊肉泡。这有啥奇怪的,辛弃疾就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句,几万军队在军营里分吃牛肉。辛弃疾是南方人,军队里几万人分吃牛肉,何其壮观!秦军是北方人,几万人坐在一起,支起几千大锅吃臊子面或者羊肉泡,也是何等的气势磅礴,粗犷豪放呀!再说战国那时候,军队都是平时务农,战时为兵,老秦人保留了军人传统,吃起饭来像排兵打仗,这是何等豪情呀!
外地人爱吃臊子面,但诟病的是,臊子面吃完要把汤回到锅里再煮,嫌不卫生,因此戏谑为哈水面。前年眉县政府发文,给每户补助500元,让百姓不要回汤,结果没有一家人愿意去领。臊子面回汤,老百姓有他的道理,臊子面讲汤要煎,滚沸为止,即使有细菌,也被高温煮死了,所以,你再怎么说,西秦人还是坚持该咋吃,还咋吃。我上学时,学习民俗学,民俗学老师说,西府人吃了几千年都这样,在他们意识里不会这么认为,这已经成了一种风俗。当年解放都好几年了,彭元帅的西北野战军,还用脸盆打饭。战士晚上洗脚,白天用脸盆打饭,有人说这不卫生,彭总说,球,打扶眉战役期间,我兵至扶风眉县,老百姓吃臊子面一碗一碗往锅里倒汤,战士们用脸盆咥的么谁美!我看这就是人间美味,百姓父母吃的这么香,你能说他脏!
臊子面是秦人的向往。生活在这片关中道中,几代人不出关中,累死累活,回到家里,吃一口臊子面,心里又舒坦了,第二天再起来累死累活的干活,祖祖辈辈,传承着这厚厚的黄土文化。活着,吃一碗臊子面,吼一声秦腔;死了,埋在土里,灵前献的还是臊子面,这就是老秦人,谁也学不来,几千年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传奇!
(选文有改动)
1、 结合文章概括西府臊子面有哪些特点?(3分)
示例: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历史悠久,有浓浓的文化气息。(答够两点得满分)
2、 阅读全文,作者在介绍臊子面时,提到那些典故传说?作用是什么?(6分)
示例:周人用臊子面做祭祀;诸葛亮用臊子面祭祀亡灵;秦军支起几千大锅吃臊子面,气势磅礴,粗犷豪放;解放军用脸盆吃臊子面。作用:表明臊子面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 结合文意,品味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运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把西府人吃臊子面的场面比作秦兵布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府人吃臊子面的场面宏大,热闹无比,反映出西府人的热情好客和豪放的性格。白描手法,不加修饰,语言质朴。
4、文章结尾说,“这就是老秦人,谁也学不来,几千年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传奇!”结合全文和你积累的知识,说说老秦人有哪些特点,他们演绎了哪些传奇?(6分)
示例:第一问:粗犷豪放;勤劳好客;安土重迁。
第二问:秦人粗犷豪放,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为秦统一六国做出贡献;秦人勤劳,质朴,几代人不出关中,累死累活,回到家里,吃一口臊子面,心里又舒坦了,知足常乐;安土重迁,不愿离开黄土地,生死辈辈在这片黄土地上,演绎出几千年的三秦文化!(意思基本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