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消夏记(互联网+模式)

一进入七月,帝都便全面开启盛夏程序,各种晒各种热各种给力。长居于此的草民们只得想方设法,出没一如聊斋里面的鬼狐精怪,只在早晚间出没,比如日头正毒的正午,据个人实地考察,连楼下收废品的铜子都回家避暑去啦。我等凡众与神怪间的差别除了一个是早出晚归一个是晚出早归外,主要在于人家大多是有财有色的狐狸精,而且一早走的时候大都是夜里已经和玉面穷书生爽过了,而我等营营汲汲的只不过是为了讨生活。


在这种大前提下,35度高温伴随着天气预报上的黄色高温预警排名不分先后的翩然而至。在家度周末的铜子身居顶楼,而无快哉某风之叹,找了一圈找不到合适的避暑地点,厨房兼书房兼起居室工作间坐南朝北,阳光折射的那叫一个给力,生生把温度增加到一个新高度。于是,按照郭德钢大爷的话说,屋里雨太大,一家子都去院里避雨啦。

感谢电商,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上网搜下家附近的咖啡馆、茶艺馆团购,打个电话预约下,问好了有合适写作的空位直接来场说走就走的避暑。抱着跳火坑的心下了楼,才发现外面还真没想像中那么悲惨。街面上路静人稀,各种摆摊的都是一派悠闲,只要选着树荫下行走,时有小风习习,让人将酷暑都一时忘记。当然,前提是一定要在树荫下行走,千万不能和大太阳碰头,默念这简直和吸血鬼的属性差不多了。虽然是艳阳天,但骑向半站地外的茶艺馆路上至少见到两拔在树荫下打牌的有为青年。这种天气,不在家忍着歇晌,还出来打牌真是太有为了。


于是可能同样在别人眼中也是名有为青年的俺,背着电脑包,提着杂物包,一路来到茶艺馆,用金钱换上几个钟头的清凉舒适感外带有个安静环境进行逼格满满的写作兼装*活动。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真是站起来了,富起来了,阔起来了。对于喝茶这事,20年前还停留在大白搪瓷缸子满满沏一缸高碎的俺而言,这么精致的喝茶,实在不是很熟呐,虽然一早晓得现在外面所谓喝茶是形式大于内容,为避免在外面晒的脱水特意先喝了一杯高碎才出门,但事实果如所料,等到店、参观、找电源,安置电脑,和店主寒暄一番,谈了谈目前禅茶在京发展状况,认真的装了一把*,婉拒了店家的茶道表演,因为表演桌被俺放电脑了,敬请店家去后面沏茶,茶成,茶冷,一整套过程折腾完,俺这边文章已经写了小一篇,习惯性的停下来喘口气喝碗茶,差点直接把茶海抄过来牛饮。说实话这茶海也不大嘛,终归还有丁点理智起了作用,没将二进行到底。


如果要说说在茶艺馆写作的效果么,个人得说,适宜的写作环境对于创作或胡写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适宜,是相对安静的环境,如俺家中周末那种从早到晚收音机开的好大声那种,^%$#@*&,如社区楼下时不常传来小孩子尖叫声那样,^%$#@&*,当然,就算环境足够安静了,比如身处雪山之巅,或者如俺前面所言汗透轻衫的顶楼那样,让俺尽情歌唱工业时代的物质文明吧,空调是个好东西啊,一百遍啊一百遍。当然,个人水平是硬伤,是那个木桶最最最最短的一块板板,个人这个短的几乎和桶度持平了。就算坐在如此高冷的茶艺馆,对于俺的创作也是然并卵,俺也写不出神马好文章可看,不信,不信俺便可坦言,这篇东东就是在茶艺馆里敲出来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
    悬剑问茶阅读 1,807评论 0 11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13评论 0 7
  • 本文系原创,发于微信公众号天涯归处,有改动 说到花钱,我们一直强调要适度消费。适度消费(又称合理消费)是...
    寒号鸟复活了阅读 374评论 0 1
  • 简介 在Java中处理日期和时间是很常见的需求,基础的工具类就是我们熟悉的Date和Calendar,然而这些工具...
    JohnShen阅读 100,156评论 5 44
  • 提到“夜生活”人们常常都会理解为是在那些酒馆、夜市这些场所里尽情的吃喝玩乐,把酒言欢。但是在河源埔前镇上有这么一群...
    卓然ruby阅读 2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