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祭》
作者:朱勇长(江西鄱阳人)
一
2019年,己亥年末一个月腊月初,伯父因肺癌扩散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伯父是我父亲的亲大哥,他和父亲在体型上属于两种类别的人。伯父身材高大威武,年轻时力大无比随我爷爷,父亲个头小随我奶奶,亲兄弟两个长得天壤之别。
伯父的癌是2019年春节后发现的,亲人们得知是肺癌时已经是晚期了。记得年初我在江西老家过完春节返回苏州没几天后,大堂兄打电话给父亲,伯父确诊肺癌晚期,头部肿胀疼痛厉害夜不能寐,恐来日无多,盼父亲速回老乡探望。父亲随我来苏州多年,遇此大事刚好返乡兄弟相聚。父亲回乡多日与伯父伯母,姑姑叙旧忆苦思甜,加之药物治疗控制,伯父病情竟也有所缓解。
二
至父亲返回苏州后,伯父头部肿痛亦有所消散,能下床活动行动自如做些简单家务。伯父有孙辈从医者从湖南湘雅医院寄回药物用以减缓病痛。伯父自己也小心谨慎爱护自己,这一来二去好好的过了快一年的光景。到腊月初癌复发病情变坏,一发不可收拾直至逝世。
伯父是一个一辈子黏在土地上的农民,一生靠种田种地为生。勤劳朴素,能吃苦是伯父的品质。我离开家乡移居苏州十几年,在我的记忆里伯父永远都是任劳任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出晚归风尘仆仆的样子。诚如此者,伯父的一生是尽他所能努力奋斗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一生,是勤俭持家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生。伯父宁愿辛苦自己也要送儿女去读书接受教育,伯父一辈子生养三儿三女六个小孩,均已成家立业。堂兄中有在政府部门工作者,有人民教师为人师表者;孙辈均上大学,有两个孙子读过清华大学,一个是读清华大学本科,另一个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家族命运从伯父这一代后彻底改变,耕读传家以读书出知识分子为主。
三
伯父走了,父亲和他的儿子们包括我都赶往老家赴一场伯父的葬礼。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伯父高寿而终驾鹤西去,一场白喜葬礼只为让逝者早日入土为安。为这场葬礼家里上下至亲都来帮忙做事,提前一天准备不少事情。县城的火葬场有新旧两台电火化炉,旧的太不好用,如果想用新的须提前一天去殡仪馆找人打理好,说好葬礼当天他们早上五六点来乡下接遗体。那天我们凌晨四五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吃些烧木材大锅煮的面条。然后十几二十来个人披麻戴孝分坐几辆小车跟随殡仪车后面,一路护送伯父过路过桥。路上几十分钟时间,火化的过程中我们在瑟瑟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小时。最近一两年丧葬改革,以前乡下的棺木土葬都改为火葬,散乱随意选墓地也改为统一公益性墓地。国家社会的大进步也彻底影响到了农村乡下。火葬让我想起了电影中片段印度人受宗教信仰影响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木材焚烧尸体仪式,印度教徒没有墓地骨灰撒入恒河,露天火葬场在恒河边随处可见。在印度教徒看来死亡是生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该感到快乐的一部分,看透人生若此大彻大悟。然而等到伯父被烧成灰但还完整保持人形,三个堂兄一边哭一边破坏那人形往盒子装那些骨灰,我依然心里酸酸的,感到莫名的悲伤。人啊,一辈子风风雨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度过,临了临了化成一缕烟一捧灰。顿时觉得我们生者当红尘看破看透,活在当下享此刻之乐最好。
四
伯父骨灰接回乡下,葬礼在村里主干道一个三岔路口交汇处一块空地上举行,葬礼一般都指定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地方。空地上高高竖起门楼架,门楼两边贴有挽联:“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上方横批:“音容宛在”。门楼架下后方前后摆上两张八仙桌,红布覆盖的骨灰盒放在后一张桌上,前一张桌上放伯父的遗像,遗像前面摆香炉和传统祭品,香炉里插三支点燃的香,传统祭品有:一碗白米饭(满满的用另一只同样大的碗扣成圆圆的,一双筷子直直地插在米饭的中间)、一盘整只熟鸡、一盘熟肉块、三小酒杯白酒。葬礼有追悼会部分,乡干部村干部亲朋好友送来花圈。村干部念悼词,家属代表念悼词,诉说了伯父坎坷但又光荣的一生,赞颂了伯父一辈子的功绩。他培养了有出息的后辈也是间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也为老家的村民们做出了表率,说起伯父的后辈子孙,村里人个个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接下来是传统的祭拜礼,后辈们按辈分亲疏顺序依次祭拜。在哀乐声中,祭拜者跪在伯父遗像前,八仙桌两边有专人负责递祭品给祭拜者,需将所有祭品米饭、酒、鸡、肉和三支香等一一拿在双手中对着逝者遗像作揖,然后在跪地叩首大拜三次才算礼毕。这隔世之礼,与伯父拜别,送他英灵早登仙界,从此阴阳两隔,天上人间。女人们在骨灰盒两边跪着抓着桌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痛哭。四周外一层一层围满乡亲观看,一时间好不热闹。这正是:“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五
葬礼期间,在那两张八仙桌之间,就是伯父骨灰盒和遗像之间的范围,具体来说就是遗像正后面的位置挤满了伯父同辈的老婆婆们,可能年龄要比伯父小一些。这些看热闹的老人们脸上没有一丝的悲伤的表情,认真地看着我们祭拜伯父,让人分不清我们跪拜的对象是伯父的遗像还是这些老人们?有时还指指点点嘴里不停说话相互聊天,大概在说这是谁那是谁。我兄弟们都从外面回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人,还有些外村来的亲戚大概他们也要一一过目一一讨论吧。
这些伯父同辈的老人们或者这里一层外一层的葬礼围观者们,还有我们这些参与葬礼的后辈们都是在这古老的村落里的年复一年的不断上演的葬礼上认识了生命的无常,明白了世事难料,从而看淡了生与死。在一幕幕的死亡故事里从心理上渐渐地接受了死亡本身,知道人人会有那样的一天。老人们常常还会说些自己百年之后家人要怎么怎么样去做的安排。所以他们很淡然,面对死亡不害怕不畏惧甚至还谈笑风生说别人的故事也说自己的故事。对未来永远充满期望和寄托,哪怕那未来里没有自己存在也依然感到满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沙滩上。人类就这样一代代新陈代谢才开出了文明之花。
六
乡亲们在祖坟山的后面一大片空地四周砌围墙,围出了一座简易的公墓。祖坟山的最前面是我爷爷的爷爷坟墓,去年已被重新修葺一新。我充当了一回风水师,认认真真地观察研究了一下这座祖坟山,前面有水是广阔的鄱阳湖,视野开阔一望无垠。后面靠山树木茂盛,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这真是风水宝地。公墓里规划了一排排空墓穴,堂兄们为伯父选了一个,伯父在传统的仪式下入土为安就长眠在绿水青山间。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里乌苏娜说,有亲人埋骨的地方才能算是故乡。站在这片祖坟山上,这句话是那么的真切:故土,就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并埋骨的地方。
行文至此,做一总结:伯父一生,为人善良, 礼让恭俭,仁厚待人;持家有道,质朴无华,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生活艰苦,克勤克俭,粗茶淡饭,终其一生;多年辛劳,积劳成疾,人到暮年,已然作古;己亥年末,多事之秋,吾作此文,长歌当哭,呜呼哀哉,兹祭伯父。(完)
2020年3月24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