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宝鸡
朱玉林
踏上宝鸡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部古老的《诗经》篇章。这里,是周文化的发祥之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千年的诗意。
《诗经》,这部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与宝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公在此制礼作乐,王官采诗教诗,使得众多诗篇从这里诞生,或所咏之事与宝鸡相关。那些赞扬周先祖功德的《颂》诗,叙述西周历史人物的《雅》诗,描述秦族征战生活的《秦风》诗,都在宝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漫步在宝鸡,能寻到诸多《诗经》的踪迹。岐山的周公庙,便是《诗经》中《卷阿》所描述之地。此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敞开,“飘风自南” 的匾额高悬于乐楼南门上方,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诗经》里记载,周王曾在召公陪伴下到此游历,那时的盛景,虽已远去,却依然能在这山水间寻得一丝影子。
而在宝鸡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诸多文物也仿佛在吟唱着《诗经》的旋律。西周 “钟王” 大编钟、一套套编钟以及石磬的出土,让人不禁联想到《诗经》中那些与音乐相关的描述。在那个时代,音乐与诗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礼乐文化的重要部分。
《诗经》中的爱情故事,也在宝鸡这片土地上有着浪漫的映照。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爱情,被传唱至今。当年,年轻的姬昌前往洽川追求太姒,二人情投意合,最终在渭河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如今的渭河之畔,“在水一方” 的景观,宛如《蒹葭》中所描绘的那般,充满了诗意与遐想。
宝鸡,这座从《诗经》里走来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诗经》文化的传承者。每一处遗迹,每一个故事,都如同《诗经》中的诗句,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等待着人们去聆听、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