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是选择”,是我在经历孩子高考、报考志愿后的深深感叹。
四年前,经历等待的煎熬和折磨后,迎来了高考分数出炉的零点时刻。还好,儿子分数超出一本线几十分。
庆幸的喜悦还没过,就是面临报考的艰难抉择。这时才发现,对报考的知识储备几乎为零。
像自家孩子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历年该学校冲的录取分数翻书一一查看。一一罗列到纸上。学校能录取的话,专业能否照顾到呢?如果上不了理想的专业,是不是要降个档次选择学校呢?能上高一档次的学校而选择降一档次的学校是不是很吃亏呢?到底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呢?……
想东想西,想左想右,想前想后。各种冲突碰撞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
当所有能做的努力都做了以后,当所有的选择都去掂量选择了以后,当最终的选择选择了以后。是在志愿确定并上报了以后。
至此,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一个美好的结果。孩子寒窗十年的期待,父母殚精竭虑的培养,朋友充满爱意的询问,期许的美好总是包含了太多的忐忑、忧虑和无助。融合在等待录取的分分秒秒里。
期待里的幻想一遍遍在头脑里上演。可幻想永远抵不了现实的残酷。儿子专业被调剂了,录了孩子最不愿上的一个。
在重大抉择中的万分不如意,使我度过了人生最晦暗的一段时光。懊悔、自责、坠入谷底的伤心落寞。如果,人生没有如果……
无边的黑夜里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仿佛身陷黏稠的液体里动弹不得……从此,我惧怕选择。
时光流逝里,每每遇到选择,我都踌躇迟疑,选择的阴影弥漫着恐惧的气息浸透每一个毛孔。
为什么?我开始审视有关选择的每一个生活事件。为什么人会对某件事的选择特别惧怕?惧怕的是什么?
梳理过后。我发现,选择恐惧无怪乎这几点。因为选择结果的不可控,因为实力不够,因为不知吾心所向。
比如填报志愿,你不知这所学校会有多少人报考,你的分数处什么位置。太多的未知使人迷惑彷徨。
如果你是全省前几名,你选择北大清华还会有顾虑吗?不会的,你被录取是肯定的。才华能撑得起梦想,还惧怕什么!只管前行。
实力强硬,选择的余地更多。选择也便不是难题。女儿上高中,学生位置按成绩选择。第一名就有七十个位置可供选择。难吗?一点不难,随心所欲。
最后一个学生选择难吗?不难。你已没有选择,剩下的一个就是你的。当别无选择时选择也不成难题。因为别无选择,结局已定。
成绩中游的孩子可能就要考虑的多了。坐前一点,还是后一点,前边太仰脸,后边怕看不清黑板。和A同桌,还是和B同桌,A成绩好但爱说话,怕受影响,B安静但数学不好讨论问题恐怕对自己没帮助……
蔡志忠四五岁就知道要学漫画,林清玄八九岁就知道要当作家,心理学老师刘友龙十四五岁就知道要做心理学。对于他们来说,选择难吗?
知道吾心在哪?选择也不是问题。正如汪国真诗里所写: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远方”就是目标,超着目标前行即可。
如果你知道自己心仪的大学是哪所,心仪的专业是哪个,或者一定要上哪个类别的学校。选择也就变得简单。目标只此一个,达不到,大不了重头再来!
生活中诸事也如此。
很多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手术还是不手术之间犹疑不决。保守治疗效果受限,手术治疗风险太大。可最终手术的都是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的患者,因为别无选择,只有一搏。
再譬如婚姻的选择。选择是否和某人走入婚姻,有人犹疑,有人坚决,为何?犹疑是因为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也怀疑他是否真的爱你。坚决是因为我知道我爱他,他也爱我。所以有些爱的死心塌地的即便有重重阻力也要在一起,婚恋传为佳话。
我们在乎什么,我们期待什么,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选择困难的背后,是完美主义心理在作祟,也是人性使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到人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满足的情况下,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选择的艰难,就是想要使人生拥有更美好的一切。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会有代价。承担这份代价,是摆脱纠结的最直接方法。
选择如你所愿,那就感恩美好。选择非你所愿,就勇于承担。其实很多时候,选择非你所愿时也并非像你所想世界末日般糟糕。很多时候,另一个选择就像丛林中走进了另一条路,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美好!
就像儿子上了当年不满意的专业,可当真正走进,真正了解,也真正收获了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美好!
人生最难是选择,但选择前尽力,选择后就不必纠结。人生,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