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漫谈11:学习路上的那些坑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解读:

学习路上有四个陷阱。第一个陷阱是贪多嚼不烂;第二个陷阱是得少为足;第三个陷阱是蜻蜓点水,看个表面就觉得自己懂了,其实只是浮光掠影;第四个陷阱是高推圣境,觉得自己不行,自我设限。

老师需要知晓这四种陷阱,才能帮助到学生成长。

你一定会掉进某个或某几个陷进里,至于你会掉进哪个陷阱里,跟你的内在有关。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失于多者,害怕错过机会;失于少者,舍不得放手;失于易者,不敢放慢脚步;失于止者,无法面对自己的光芒。

这四种心理状态的背后都是“恐惧”,就是庄子说的那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的恐惧。四个陷进其实是在地底下联通的一个大陷进,地面上露出四个洞口而已。

学习过程就是掉进去爬出来,学问到家的人能上天入地,上天领略无限风光,入地汲取最深层的力量之源,这些力量藏在“恐惧”下面。所以陷阱也是宝藏,就看你怎么用了。

在学习的路上,如果有人能提醒你一句,拉你一把,你就是遇着好老师了。如果你能提醒别人一句,拉别人一把,你就是个好老师了。提醒一句、拉一把就是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怎么救其失,这是大学问。

吝啬的人,教他"布施"很难,这等于是让他割肉,但是“持戒”可以是一个恰当的入口,因为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是他的本性。从这个入口进去了,慢慢也能体悟到"布施"的真义。

大手大脚的人,教他"持戒"很难。但是“布施”可以是一个恰当的入口,因为由着性子花钱是他的天性,只要高兴,钱花到哪儿不是花呢。从这个入口进去了,慢慢也能体悟到"持戒"的真义。

所以,救其失得顺着他的习性,而非强拧。

贪多的人,启发他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多。让他体会“多”和“杂”的区别,让他理解新视角即是新知识,鼓励他在同一主题上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从而把知识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一家之言。

得少为足的人,启发他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少。鼓励他一门深入,就像大树的根系那样,扎的越深,自然延伸得越广。

贪多与得少,只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偏好,和两条不同的学习路径,殊途同归。

上手快的人,赞赏他学习的速度,鼓励他去实践,去验证所学。帮助他把步骤切分得再小一些,迭代得再快一些,这样可以让失败来得更早一些,让失败的代价更小一些。

畏难的人,赞扬他严谨治学的精神,问问他已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了吗?如果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否能够确定地说,我这一生,已经充分释放了我的最大潜力,已经充分绽放了生命的光芒,我没有遗憾了。

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学习的表达和延伸,人生路上注定坑坑洼洼,每一个坑洼都是学习机会。学者觉也,知道自己身在哪个陷阱之中,学习就开始了。

如果你感觉手忙脚乱,你恐怕落入“贪多”的陷阱了。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才是你真正向往的?

如果你自信一招鲜吃遍天,你恐怕落入“得少”的陷阱了。你害怕什么?从而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如果你觉得太简单了,你恐怕落入“容易”的陷阱了。要知道,容易只是表面的浮华,真正的宝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恐怕落入“畏难”的陷阱了。要相信畏难只是表层的冰盖,下面还有无穷无尽的能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3,042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4,674评论 1 8
  • 今天风很大,又有雨。想着,可以穿去年买的防风衣。但是很奇怪,去年很喜欢的城市伪防风衣,今年穿起来却没有那么舒服了。...
    我到海边送夕阳阅读 223评论 0 0
  • 在MPGI4的第二次作业中,出现了 xrange() 相关用法,在查找其与 range 有什么不同时,发现了 ge...
    weizenkorn阅读 12,219评论 2 19
  • 学习flow-root前,我们要先了解下BFC的概念。 在W3C规范中BFC是这样定义的: 浮动元素和绝对定位元素...
    菇凉大大阅读 4,25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