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读书会和书展屡见不鲜,阅读的时间却不增反减。为什么谈论阅读的活动越来越多,坐下来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在这个全民逐利的时代还有企业会为员工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上海书展繁华的背后
2016年8月17日举办的上海书展不久前风光谢幕, 据统计,参展的500余家出版单位共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超过700场。邀请海内外嘉宾共40余位,包括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利策奖得主朱诺·迪亚斯,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以及阿来、陈晓明、严歌苓、陈丹燕等知名国内作家学者。如此多的文学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人气自然火爆异常。类似的还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这些大型的读书活动早已在国内屡见不鲜。
2016上海书展火爆场面
但是这真的能推动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吗?著名作者梁文道一语道破阅读的本质:所谓阅读就是自己与自己相处,自己通过作者的文字得到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此类阅读活动的主办方是书展、书店或者出版机构,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卖书,以活动促销售,所谓的推动国民阅读只是包裹在商业利益之外的糖衣,是用来装点门店,博取媒体和大众关注的。
国民阅读匮乏的现实
但是据官方统计,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书籍阅读量仅为4.58本,而2013年这个数据为4.77本。这些声势浩大,销售业绩斐然的读书活动为什么让我国的人均阅读量不升反降呢?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对信息的接受无力甚至是反感。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难让人静下心来好好阅读,经济的急速发展又刺激了功利性的心态。如此浮躁的风气下,个人都已经难以维持有效独立的阅读,企业又是如何能为员工打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的呢?
典典阅读室,典典人的精神角落
典典养车就在四楼为员工开辟出一个阅读室,用CEO费岸的原话来说,这不仅是一个阅读室,更是典典人的精神角落。两排书架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书,一部分是由公司出资购买,另一部分由员工捐赠,书籍总数已相当可观。涉及也非常广,有编程设计,管理运营等职业技能书籍,也有天文地理,史学传记等科学文学类型,除此之外,摄影,音乐,运动等兴趣类书籍也比比皆是。另外还配有八座沙发和一张木质长桌,定期会有零食点心和水果拼盘。阅读室的采光、绿化都非常完善,环境的舒适程度不言而喻。
书架上的书已经被借走大半
典典养车的阅读室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借书与还书仅凭一张挂在书架上的登记表,但是从阅读室开设至今,每年年终核对时,从未出现遗漏丢失的情况。有时急着看书的人发现中意的书被借走了,还会在登记表上留言,十分有趣。原本满满当当的两排书架,现在已经被借走大半,剩下的大多数是杂志,供典典人午休期间阅读小憩。
典典养车阅读室一隅
为典典人打造专属的精神角落,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回归到阅读最纯粹的动机,在公司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时刻不忘提高员工素质,积淀企业文化。全民阅读,不只是说说而已,典典养车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