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坠毙。僧魂适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
翻译:长清和尚道行深,品性高洁,年过七十了仍然很健壮。一日,跌倒在地后就没有爬起来过,徒弟们赶过来扶起他,对其进行救治时,已经圆寂了。长清和尚不知道自己死了,魂魄飘去河南边界。
河南有一个有钱有势的富商,带着十多个人骑行去打野兔兔,马儿发癫,那个富商不慎坠马而亡。长清和尚的魂魄附在了那个死去的富商身上,醒过来,身边的仆人们围过来问他怎么了,他睁大眼睛说:“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方!”众人把他扶起来抬回了家里。
到了家里,妻妾都跑来问情况。他感到很惊讶:“我是一个和尚,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方!”家人以为他失忆了,给他讲过去发生的事情提醒他,希望他能想起什么。他只是闭目不言,不再做任何辩解,到吃饭的时候,他只吃素菜,拒吃荤腥。晚上休息的时候,也不让妻妾侍奉左右。
过来几天,他开始出行活动,一家人都很开心,仆人把账簿拿来让他过目,他没有看,只是问了:“山东长清县你们有谁知道呢?”大家都异口同声的回答:“知道。”“我心情郁结,无聊得很,打算去这个地方看看。”大家都来劝说:“你大病初愈,不适宜远行。”他一意孤行,第二天就出发了。
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
翻译:抵达长清县,他看到所有的事物都仿佛如昨日所见一般,没有问行人,就到达了兰若寺,一行人都很疑惑。长清和尚的弟子们看到有贵宾到来,恭敬待之。长清和尚于是问:“你们的主持在哪里?”弟子众人齐声说:“我们的师傅已经圆寂,归于尘土了。”遂问墓在哪里,一群人带着去看,弟子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不骑马走路回去,并叮嘱道:“你们的师父是戒行和尚,他留下的手抄应该严格遵守,保护好,不要损坏了。”弟子们答应了,才离开。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三十,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翻译:回到家后,他灰心呆坐,也不参与管理家庭事务。居住数月后,自行出门抵达兰若寺,给众弟子们说:“我是你们的师父。”众弟子都怀疑他所说的,都相视一笑。他于是告诉了众弟子们“返魂术”,并诉说自己身前的事情,都符合。众弟子才相信,并把他安排在了自己的之前所居住的房间里。
后来,那个富商家的人经常派人来请他回去,他完全不予理会。又过了几年,他的妻子送了很多东西到寺庙里,他只收了一件布袍,其它的金银都一概退还了,有朋友前来探望,看他本人就三十有余,但沉稳笃定的样子像极了八十岁的老者。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翻译:人死了魂儿就散了,然而,长清僧死后魂儿千里不散,其本心、本性应该是很坚定的,所以,那个僧人能再次重生也就不足为奇怪了,且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里,毅然决然地逃离了那个地方,寻求自己的本真。
3月29日 下午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