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想去书店里猫着晒太阳,安静惬意,人有时候需要无言之物的陪伴。去年冬天写过一篇,也是我沐浴着北京冬日刺眼而温暖的阳光去寻找胡同里的书店。
在我心里排第一位的,还是位于美术馆附近的三联韬奋书店,里面的书文艺性、学术性都够劲儿,思想深度也足够让人回味良久。所以早餐过后简单收拾一下坐上公交车,经过北海、故宫角楼,公交车左右两边的大片水域都结冰了,太阳洒在上面,明晃晃的,让人睁不开眼。窃以为这条路在冬天是最美的,肃然的那种美。到了书店门前,四个大字陡然出现在眼前:“闭店盘点”,不禁有点失落。
掏出手机高德一搜,附近有个“可能有书”,一路骑过去,小黄车真是方便。周一的上午,路上车辆行人都不多,慢慢悠悠地骑行很惬意。一不小心骑到了路口,拿出手机一看,骑过头了,索性停车,步行去寻。反正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一边逛,一边找。路上途径一家家居店,从玻璃窗外看着很漂亮,就走进去,果然有很多精致不俗的杯盏和碗盘,浓烈繁复的花纹,让人一看就新生欢喜。第二家是私人订制中式服装的,主要做香云纱,价格也不匪,对于这种我还是欣赏,一旦斥巨资买回家就挂起来了,实用性不强。第三家是一个饰品店,琳琅满目地挂满了各种耳环、手链、项链、戒指、毛衣链,有人在慢慢挑选。然后到了马路对面就到了我要找的书店,面积不大,设计别具匠心。里面有两只猫,见惯了人的那种,不怕人,该晒太阳就晒太阳,该睡觉就睡觉。外面有一方天地给了卖包子的老夫妻,颇有精神和胃都要安慰的意思。书店里陈列的书目主要是国外的一些作品,我兴趣不大,也是因为不了解。我走到二楼,可以看到平房的屋顶,和上面一群群的哨鸽飞过,听着不绝于耳的鸽哨,我仿佛看到了沈从文、俞平伯、汪曾祺笔下的北平。露台上太阳很暖,我负暄半日,偷得浮生片刻,起身离去。
扫小黄车,穿过报房胡同,来到了王府井大街的涵芬楼。不是厚此薄彼,我还是喜欢这种老派的书店,精神独立,不迎合流量,靠的是百年来的文化底蕴。刚走上两级台阶,自动门就热情地打开欢迎我的到来。上面写着张济元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直白有趣又隽永。随手翻开摆放在台面上的一本书,都那么合心合意。旁边有个老人在和编辑聊天:“当年我在联合国工作的时候,我的太太在北京,我孩子在北大……”他说的那么平淡,就像胡同里的老太太们之间在说着自己的家长里短。现在还有一个介绍商务印书馆历程的展览,我从头到尾看了个遍,从上海到北京,经历过战火硝烟,几代人的传承赓续,无数人的心血浇灌开了这朵出版之花,让人唏嘘也让人钦佩。
享受完了精神食粮,胃也要好好满足一下。涵芬楼对面就是紫光园,门脸不大,里面别有洞天。点了一小份酸菜羊肉,厚厚的油脂伴着鲜嫩的手切羊肉,特别实惠,菜都吃完了,肉还很多,就着米饭,饱饱的。出门就是公交车,途径米市大街,很堵,还是因为没什么要紧的事儿,觉得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也很好。
一个惬意轻松、专心照顾自己心灵的放松之旅,在我等待老友到来的间隙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