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直接传达与间接传达

一.现行知识与原初知识的可教性差别

如果将知识分类,则可分为现行知识与原初知识,原初知识赋予现行知识以本义,但这两种知识方式的可教性与传递性却不相同。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知识的内容与熟练的技巧都可以以简单的?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关涉人的存在本源和根本处境的哲学却无法传递。因为诸如:真理是什么?真理的正确性又在何处?可传授的知识与全部生命之意义从何而来,又将到何处去?这一切是人设定的标准么?怎样才能是可传达和可教的呢?等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加以回答,实在是绝非易事。

知识的真理,允许对象在其可表述性和可定义性中开辟道路,却不许对象作为知识的最终形式出现,并且这种真理将被提到下述问题之前:即真理是否可能变成语言?真理不能逃脱“空洞无物”而进入不可言说吗?假如真理摆脱了所有的间接性,那就不再成其为真理。但反过来说,如果真理抽掉了直接传承,那剩下的只有转弯抹角的间接传达了。柏拉图把怎样能使真理自身完善的问题作为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但他自己最终也没有对此做出解答。理论的判断力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解答真理。真理问题作为一个终极价值问题首先被柏拉图推向极端而苦恼着历代哲人,一部文化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对真理不断追问的历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