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的胃能够消化整个《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当然这是戏谑的调侃。但是,化工用品的滥用,化工用品广泛添加到食品中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过量食用防腐剂之类的化学添加剂,对身体健康并无裨益,甚至有害。
对于六十年代出生或者更早出生的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津津乐道于童年的味觉记忆。当年好不容易才能吃到的猪肉,是如何的美味香甜;当年“小暑割来煮”的新米粥,是如何的香喷喷;当年自供自给的农家蔬菜,是如何青翠欲滴,嫩香可口;当年买来配稀饭的碗糕是如何的白花花,香香甜甜耐人寻味;当年配稀饭的豆豉,连豆豉带香汁舀一勺匀在一碗稀饭里,是如何让人足足回味一个上午的……那个年代,食物是匮乏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是,这些食物尽是绿色的,无公害的,不会危及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当时的食物,也不知道什么叫不放心。
如今,食物的品种丰富多彩,食物数量不受限制,不管你胃口有多大,都能得到满足。但是吃饭的时候,你会想到:经过若干道工序打蜡的大米,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脂”的饮料,添加了“苏丹红”的辣酱,浸泡过“福尼马林”的水产品,诸如此类,你虽然未必样样品尝过,但也许你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了,因而,开口进食时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想也罢,想到就没胃口。
妻子一直在寻找小时候豆豉的古早味。古法制作豆豉,在闽南民间,还有人在传承。也许,古法制作豆豉,可以成为舌尖上的中国的非遗传承,只是没有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而己。
我们家有个邻居,年年都在用古法制作豆豉。妻子品尝过这种古早味的豆豉后,心生艳羡。于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幸好,邻居大公无私,把制作豆豉的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妻子用心记忆,模拟练习,深入实践,并且屡屡获得成功。
后来,因为嫌制作过程繁琐、麻烦,停了几年没有制作了。去年,妻子心血来潮,又想制作豆豉了,但是,技术有点回生。妻子高中班群里的同学闻讯,深谙此道的同学,纷纷争先出谋献策,并且补充和优化制作豆豉过程的细技末节。结合班群同学提供的制作方法,妻子去年制作了少量的豆豉,并且获得成功。
今年,制作豆豉的季节到了,妻子技痒,精心制作了一些豆豉,并且在另一班群里露一手。于是,另一班群里有兴趣的同学,煞有介事地嘱咐我们把制作豆豉的整个过程,作个“流水账”,传授给同学同好者,把心得体会分享给班群同学。因而,恭敬不如从命,欣欣然而为之命笔。
制作豆豉的最佳时间窗口,在闽南一带,比较多人认为,世代相传的经验是小暑和大暑之间。也有人说,芒种节气亦可以,但是我们没有实践过,不敢下结论。其他节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借助其他方法人工保暖保温。非专业人士制作起来比较费劲,并且有可能增加失败的风险。过了立秋,就不要再制作豆豉了,容易长虫,成功的概率低,原因就不细说了。
好的豆豉要有好的黑豆,如同好的笋长出好的竹一个道理。如今,谈转基因色变,市场上买来的黑豆,基本上无法追溯到产地,肉眼凡胎又无法分辨出是不是转基因黑豆。好在朋友介绍,康美有农户专门种植制作豆豉的黑豆,于是,熟路轻车去找那家农户买。
黑豆买回来之后,还要做足功课,首先是选优。把干瘪不饱满的剔除,把有损伤的细小豆粒筛查出来,用簸箕簸去,确保颗颗粒粒纯正饱满。
在大暑前后,事先看天气预报,如果明天晴天出太阳,决定要制作豆豉了,到时就得赶个早起,哪怕平时喜欢懒床睡回笼觉,这一天也要克服。清晨六点钟起床,沐浴更衣之后,把黑豆放在洗净的大盆里,加上纯净的井水浸泡,水淹过豆,看准时间,二个小时。
二小时后,把滤过水的黑豆倒入高压锅,加入井水,加水多少是一个技术活,水加多了,制作出来的豆豉糊糊的,不好吃;水加少了,制作出来的豆豉过硬,使得发酵不良,制作出来的豆豉不甜。妻子根据多年的实践积累的经验,总结为,水应加到黑豆以下一公分处为宜,因为黑豆已经浸泡过二小时了,所以水不可以淹过黑豆。高压锅盛黑豆只能盛十分之八,要留十分之二的空间。
盖紧锅盖之后,火候要控制,中火为宜,大火怕烧焦。沸腾之后,火候适当小一点,八分钟后可以起锅。用冷水淋湿降温,把高压锅里的“黑豆饭”掉下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竹笳篱上,拿到阳光下曝晒。
曝晒时,可以用手翻动。晒到不干不湿为宜,用手抓捏不成团,放手之后能散开。当你的手散开之后,还有几颗黑豆脯,沾在手心不愿意掉下来,这种半干半湿状态最为适宜。
把这些带着阳光温热的豆脯放在竹笳篱上(放竹笳篱的地板和周围环境事先要打扫清洗干净,并且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堆成穙,用预先准备好的埔姜枝叶覆盖,埔姜枝叶有浓香,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没有找到埔姜树枝,可以用相思树枝叶替代,但是效果可能要差一些。到了第二天早上,要用手掌去试探豆脯堆的温度,比体温略高,感觉有些热,为正常的温度。如果比人的正常体温低,则需要取棉被或者毯子来覆盖,保温增热促使豆脯发酵。
至少每天早上要去探视一次,远远能够闻到豆豉的香味,而且香味越来越浓,豆脯穙长出浅黄色的醭,或者是白色的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现象,离豆豉制作成功又接近一步了。
如果出现了黑色的醭,远远就能够嗅到类似臭脚丫的气味的,那么这堆豆脯就是腐败变质不能食用了,制作就失败了,就得把这些豆脯洗洗养鸡鸭,或者报废扔掉了,前功尽弃。
豆脯应在制作的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翻堆,用手、用铲子翻,把里外翻均匀,仍然堆成一穙,仍然用埔姜枝叶覆盖。长出一片金灿灿的黄醭,香气扑鼻,那就大功告成了。
豆豉的香甜,全在于这些黄色的醭,这些醭就是食物酶,微生物菌群,对于人体有益,不必清洗。如果是白色的醭或者间有黑色的醭,就应该用冷开水洗一下。但是,经过清洗之后,豆豉的甜度会有所下降,影响品质。
最后一个步骤:用发酵生醭的豆脯三份,用精细盐一份(之前用的是粗盐)和均匀,拌匀之后装入瓶子,或者陶罐,装到瓶子或者陶罐的三分之二,然后加入冷却后的开水,一直盛到“盆满砵满”,然后密封,封口越密越好。这种用密闭发酵的方法酿制食品,称“酉音”。(闽南方言泉州口音,国际音标yìm),称“酉音”豆豉。“酉音”手机字库里找不到这个字,可惜。
把盛满豆豉的瓶罐放在阳光能够晒得到,而雨水淋不到的地方,晾晒四十天。届时,浓浓香味的豆豉就浑然天成了。开瓶香满屋,闻之欲流涎。食之连舌吞,回味数十年。
豆豉煮熟后,可以直接配稀饭食用,更多时候,作为佐料与肉类、鱼类食物配伍,效果更佳。
(本文根据妻子口述,加工整理而成,写于2018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