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社会,许多人似乎在生活中更加容易承认失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觉得,趁我们还年轻。所以,很早开始,我们拿年轻作为失败的借口。
今天,刚阅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我想起了年轻的我们,内心还是波澜起伏。在海明威的这部小说里面,桑地亚哥作为一个孤独的老人,伴一连串的不走运,但他仍然没有放弃,那个孩子的父亲甚至不愿意孩子和桑地亚哥一起去打鱼。因为老人一无所获。但是孩子是老人的知音,他了解老人生命中的坚强,所以,他认为老人是最优秀的渔人。
孩子是对的,在老人历经孤独的85天,在海上航行。刀子,叉子都丢掉了,他的双手也受伤,打到了一条大鱼。在描写老人带着大鱼回来的时候,他一路与其他的鱼搏斗,在与鲨鱼进行搏斗时候,仿佛打在鲨鱼的每一棒,都是自己软骨断裂的感觉。他实在是太疲劳,太累了,没有力气,一路的孤独,一路的自言自语,使得他都在想,要是孩子在这就好了。尽管故事的最后,老人只带回了一幅鱼骨架。然而,一个旅游者,看着这副鱼骨架,感叹了一句:“我还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的美观。”我想,这大概是对老人最美丽最真实的评价吧。
孩子看到老人回来,好几次,他哭起来了。短短五个字,却让人泪目。因为只有孩子明白,老人受了多少苦,是在与生死进行搏斗。在这八十多天里面,孩子又多么思念老人,而老人又是多么思念孩子啊!
桑地亚哥自己对自己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他,可你就是打不败他”。我小时候就听过这句话,小时候懵懵懂懂,现在再一次回顾,会觉得很真实。也许,越长大,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有资本去接受失败。我们总是说,失败了不要紧,你还年轻,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不要畏手畏脚的。
就拿最近我们学校考教师资格证的这件事情来说,很多人买了书之后,询问了相关的经验,又转身去把书卖给别人。问其理由,不外乎是太难了,要背诵的东西太多了。可是我认为,别人口中的“难”难道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吗?不得不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不去勇敢地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么厉害。
我有一个朋友,暂称小A,她上的是一所二本大学,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就把书送给她,让她带回家好好备考。昨天,她突然问我:“匆匆,我觉得我三科一次性考肯定过不了,要不然我英语明年再考。“我只回了一句:”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她问我啥意思,我说,好好复习,相信自己。后来,便没有对话了。也许,可能我的回答直接了一点,可是,谁又能说考完之后的结果,不是三科一起过呢?所以,能产生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每天早上九、十点起床,然后除了上课,就是窝在寝室就可以做得到的。因此,做任何事情,没有拼尽全力的努力,面对结果,又有什么理由来谈失败呢?要是有,也只能自欺欺人说”承认失败容易,行动起来很难“。
《超级演说家》里面,北大才女刘媛媛演讲中说到:“对,我是北大的,但高中的时候谁都想不到我是一个差等生,是那种不写作业全年级两百多人我考一百八十多名的那种差等生,然后有一天这个差等生突然异想天开想要考北大,然后像个神经病一样去努力,当然高考的时候我还是没考上。有人说你失败了,我失败了吗?承认失败多容易啊,比那种日复一日的那种坚持跟忍耐容易多了!但是我不服气!四年之后考研我又考回北大了。所以说,一个人他一辈子不做任何尝试,他不做任何冒险的事,他也不为任何事情努力,他永远都不会失败,他都没有资格遭遇失败!但是你不同,你做过梦,你发过疯,你哭过、笑过、奋斗过,你爱过、恨过,你也后悔过,于是啊,芸芸众生中那么那么普通的一个你却拼尽全力活出最好的自己,又有谁有资格说你的人生不成功。“她的这段话似乎刻画出我们在不断奋斗的人生。有的时候,失败与成功,只对死亡有意义。但是,人生要关注的是这个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宝贵的是经历。生命的结果是死亡,不是吗?还记得一个广告,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句话似乎恰到好处的描述了我们美丽而充满意义的一生。
人生确实是一段旅程,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每一个美丽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中难忘的风景。一路走来,我们无法猜测将是迎接什么样的风景,没有预兆目的地在哪?可是前进的脚步却始终不能停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任何地方停留,只有在前进中不断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作为年轻的一代,更是没有理由说失败,失败是刻骨铭心的,就像伤疤,失败的你刻骨铭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