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激烈争论一个问题:
知识只有变成行动,才有用吗?
姑且把争论双方,称为正方和反方吧。
正方代表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每年读300多本,记下大量笔记,但是输出和行动很少。
反方代表则重在思考和行动,花的时间远远多于阅读的时间。
一年只读十几本书,对每一本都进行深挖,记笔记、画思维导图、写书评、提炼精华,尽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都结合实际,变成行动计划,然后执行。可谓榨干了每一本书的价值。
反方代表提出的质疑是:
只读书,很少输出和行动,读书有什么用?
如果没用,为什么还要天天读?
这个疑问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甚至有人拿出《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原话做依据:
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发挥效果。
大家的争论不多描述,在此说一下个人的想法。
我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可以转化为行动的知识,一般都是技能、方法类。
这类知识只有转变成了行动,才能真正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是有用。
比如你买了秋叶大叔的PPT课程,认真学习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做PPT时,把学到的新的技能都逐一运用起来,直到熟练,变成自己的技能。这就是知识改变了你的工作和生活,有用。
反之,如果买了课程,听了,但从来不用,那基本是没用的。
第二类知识是无法转化为行动的知识,读完之后,会让人感觉并没有什么用。
但我们应该明白,这只是没有直接起作用,在长期的潜移默化、大量积累之后,就会量变到质变,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有人喜欢唐诗宋词,有人喜欢读经典小说。这类书不管读多少,能直接换钱吗?能直接改变工作生活吗?显然,不能。
但是长期阅读不断积累,总有一天,它们的作用会凸显出来的。
比如这些人刚好很喜欢写作,有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做基础,无论是公文写作,还是自由创作,大概率会写出水平还不错的作品,完全不是只学些粗浅写作套路所能比的。
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后,对各种事物的审美和理解,对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
这时还能说,读唐诗宋词、经典小说没有用吗?
回到开头所说的争论:知识一定要转化为行动,才有用吗?
个人认为,要分类讨论,有些知识要转化为行动才起作用,有些知识不能转化为行动,马上见效果,不代表永远都没用。正所谓:无用是大用。
我们读书,既要功利性读书,缺什么补什么,也应该适当读些看似无用的书,学些看似无用的东西。
所有学过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
我是May,每天一本书,连续700+天,专注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持续分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