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李善德被同事拿捏的原因

(图片源自相关截图,侵删)

01

李善德只不过是请了一个上午的假,去将自己的老房子重新买回来。

回到工作的上林署,被所有同事一顿好酒好菜相待,再加一番捧杀,就成为圣人钦定的荔枝使。

最初,李善德醉意熏熏,得意洋洋,拿着荔枝使的敕牒,吟诗“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小心摔一跤,才发现敕牒上写着运送新鲜荔枝。

原来,这个荔枝使,可不好当,是从5000里之外的岭南,将新鲜荔枝运回长安。

李善德大惊失色,原来,这个是推接谁死的催命符,怪不得所有同事都不接,说要推荐他来做荔枝使。

那么,为何李善德能被上林署的同事设局拿捏呢?

02

李善德的性格藏在小舅子的话里。

李善德的老房子,是在夫人生病的时候典当出去的。

他为官十多年,没有什么积蓄,只有130贯。

将老房子重新买回来,则需要300贯,还差170贯。小舅子郑平安借他20贯,再为他做担保,借贷150贯,才将老房子买下。

郑平安心疼外甥女袖儿,从小就得跟着李善德四处租房,才借钱给李善德。

郑平安看到李善德不够钱买房,气愤地数落他,“李善德,你在长安做官十几年,品级上不去,俸禄攒不下来,成天就知道摆弄那些花花草草,那花里头有金子啊,是草里头有银子呀?你得觍着脸巴结上司啊,你得跟同僚喝酒。”

李善德无奈地回答:“我也不会你那套嘛。”

从郑平安的话中看出,李善德是一个老实能干,却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亦从侧面反映,李善德与上林署的领导同事,关系很一般。

03

上林署的同事,选择拿捏老实的李善德。

圣人要采购新鲜荔枝的圣谕一下来,内廷中转了一圈到司农寺,最后落到上林署。

刘署令接到圣谕,知道这个是死任务,看完手都禁不住抖几抖。所有同事一看,更有人说,这个差事谁接谁就死。

刘署令明白,就算明知道这是个任务是一道催命符,亦得有人去做。

他随手在面前的下属一指,本来打算指到谁,谁就接任务。

被指到的下属,一个个以各种理由推辞。有一个下属灵机一动,指着空着的李善德位置,暗示刘署令可以让李善德去。

就这样,上林署上下所有人一致私下设局,好酒好菜让就要下班接女儿的李善德留下来一起用餐。

一番好吃好喝之后,李善德有一丝酒意,刘署令提起荔枝,没有提到荔枝煎还是荔枝鲜,让李善德主动入局,签下名字,接下任务。

所有人看到李善德签字之后,长舒一口气,知道任务已经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大声祝贺李善德。

李善德还以为是运送荔枝煎,以为接一个好任务,心里还挺高兴,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落入领导与同事的圈套,为他们拿走要命的催命符。

04

李善德被众人排挤,被设局的主要原因。

小舅子郑平安的话,透露李善德不善于与人交际。

李善德在上林署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只懂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从不刻意巴结上级,亦不特意与同事联络感情。

刘署令在指派任务的时候,其实都没有想起李善德这个人。

这里侧面反映出,李善德在领导面前,没有什么存在感,好像透明一般,所以,推荐升官的时候,领导从来都不会想到他。

同事们平时有饭局,都会一起喝酒,只有李善德不去凑热闹,做官十多年,都是如此。

在别人眼里,李善德就变成一个不容易相处的人。

从不一起吃饭,亦不一起喝酒,更不会一起去玩,那么,有什么苦差事的时候,当然就不会想到相互一起喝酒的人,反而会推向那个从不跟同事们处好关系的李善德。

所以,没有一个同事为李善德说话,他们都私下商量好,并没有让李善德一起参与商量。

在他们眼里,尽管李善德能干,却因为没有家族背景,少说话,少惹事,没有领导撑腰,让他们觉得,李善德软弱可欺,最好拿捏。

于是,李善德只得接下了运送新鲜荔枝的任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