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与数学教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在这14部小说中总是给我们灌输一个观念:天下武学皆出少林,少林派最牛。
可是,如果您有看了金庸小说,或者看了把小说翻拍成的电视连续剧。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少林派很是“憋屈”,总触霉头。
小说中,少林寺老是被人封门,封门之时,少林派还总是显得无可奈何。《倚天屠龙记》中赵敏郡主带人封过一次,《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又带人封过一次,《侠客行》中被侠客岛的两位岛主封门好几天……
可为什么少林派每次重新开门,还是天下无敌?金庸小说中,武功高强的人,活的很是飘逸。金庸在小说中重点强调了:武功可以用于制敌,因此往往就是武功越高,则此人内心的淚气也必然高涨,杀孽势起。而少林中的佛经则用于消除淚气,保持人的情绪平稳,于是,少林高僧往往在武功精进的同时用佛法来辅助自身情绪的平和,尽力减少内心的淚气,进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此一来,必然冲淡了一些武功,也正因为如此,少林派的高僧武功造诣并不是超一流的。这也说明了为何金庸小说中,非正统门派的人武功往往是出奇的好,而少林派的高手往往很难与之抗衡。从打斗的最终结果看,往往让人觉得其处于下风。可是,一旦少林真的高手来了,则武功的境界就达到不可思议的高度,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天龙八部》中,吐蕃国师“鸠摩智”凭借“小无相功”扬言要用一人之力灭了“少林”,当时少林高手几乎无人能挡……
但是,随着小说的深入,曾经一人之力就可以灭少林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却是越练武功,神智越大乱,绝世高手萧远山和慕容博却一步步走向残疾,这是为什么呢?
小说中,正当这些绝世高手的武功处于巅峰时期的时刻,少林中一位不知名号的扫地僧轻飘飘的把这些人的武功消于无形。并开场讲学,讲解他43年来一直专心研究的一门学问——武学障。该门学问的主要意思就是当高手们的武功精进的时刻,如果不注意内心性情修炼的时候,结果很是严重。并一一指出鸠摩智、萧远山和慕容博的武功缺陷。——重武功上的精进,却忘了与武功相辅相成的性情修炼,武功如此精进的后果必然是走火入魔,武功尽失。
当然,少林派中也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比如:精通少林12绝技的玄澄大师就在一夜之间筋脉尽断。因此,并不能简简单单的下结论,少林派的一切人员都是按这个修为来练武功的。至少给了我们这个启示: 如果是少林派真正的高手则可谓绝是世中的绝世高手。
专家和数学课程标准中都提到:学习数学,不但要知道具体的数学知识,还要明白具体知识后面隐藏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背后的这些东西,有的时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种学习的过程可能就如同少林派的绝世高手修炼的过程。
数学学习中必然要辅之于一定的练习,说熟能生巧也好,不断苦练也好,孩子是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如果缺少这个阶段,孩子的武术根基是虚浮的,毫无底子,怎能晋升为一代高手呢?但是,如果一味往武功上走了,是否会如同吐蕃国师鸠摩智一样,巅峰时刻可以以一人之力挑了少林,最后时刻却武功尽失呢?
以上观点纯为个人瞎想,敬请有不同建解的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