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28·总结的价值和意义(2)】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1日。
一、原文:
P78
……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原计划为1900小时。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即5小时13分。
了不起!每天有5小时13分钟搞纯学术工作,天天如此。整整一年没有休假,没有节假日!5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也就是说,5个小时内没有什么歇一会儿抽支烟的工夫,没有聊天谈话,没有溜达散步。仔细想想,这可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一连几年的数字结算如下:
1937年 1840小时
1938年 1402小时
1939年 136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等
这是基本科研工作的时间,其他一切辅助工作都没有计入。这是创造和思考的时间……
任何一项最最繁重的工作,恐怕都不会规定这样的制度。人要给自己规定这样的制度,只能出于自己的主动。
二、我的阅读日志:
【原文图解】
【行动指导】
1.统计自己的纯时间,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进行横向对比。
【复述】
这个片段很简单,就是说了柳翁通过统计可以推断出几个结果:
1.每年工作纯时间的数量变化。
2.可以通过平均每年的工作纯时间,可以推断柳翁每天最高精力的时间区间。
3.和用于创造思考的纯时间匹配的其他二类工作需要多少时间?
片段最后还强调了此项统计工作的繁重程度,这都是柳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做到这么高要求的自我的设定。
这个片段也是到此为止,文章第二次神化柳翁。文章中写道:“整整一年没有休假,没有节假日!5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也就是说,5个小时内没有什么歇一会儿抽支烟的工夫,没有聊天谈话,没有溜达散步。”
我有点疑问?前面有个片段说柳翁自己说用于工作的纯时间是七八个小时就很满足,他的最高纪录是1937年7月,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7小时(P66)。本片段1937年整年的平均纯工作时间是5.04,而且还是举例的几个年份中最高的。
通过这个对比,我有几点思考:
1.柳翁的纯工作时间像原文说的那样不吃不喝不溜达完成的么?那五个小时能坚持,七个小时呢?平均七个小时的那个月份还有更长的时间呢?
2.这种夸大其词是作者夸大还是翻译的缘故?我看了原作者主要写科技人员生活,而且他本人见过柳翁,他如果长期接触科技人员,我觉得出现这种神话主人翁的做法可能性不大。反而本书翻译于1978年,由两位翻译家来合作翻译,再加上当时正处于说话比较夸大事实的年代,我反而倾向于是我国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误解读。不排除作者神话柳翁,我觉得也有可能是翻译问题。不知道哪位有懂俄文的可以回原文看看,是谁的问题?
3.我对柳翁纯时间处于3-5小时之间的一种态度吧。看到这儿我觉得柳翁优秀,真的很重要的是有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有就是他每天统计自己是否超那个目标前进。而现代的普通的我们的生活其实一天中付出高精力工作的时间可能平均超过3-5个小时,但却没有成就感,没有成果。比如,你是个销售,每天面对各种客户,然后主要目标是把他拿下。各种类型的客户都需要你付出高精力高专注度长时间的跟踪。而你不懂总结统计,不懂改进,每天消耗自己的能量,迷茫。为什么?你没有目标?没有统计啊?如果你明天的目标是拿下几位客户?每天统计一下花在客户身上多少时间?用了什么方式?客户都是什么类型?说不定三年后你能写本销售手册呢?那么这三年的时间是不是就可视化了?
柳翁今天的片段给我的感触就是,你做什么不重要,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你要有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的做统计和记录。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计算我一年的有效纯工作时间:
这个月末统计一下自己的纯工作时间。哈哈哈,没有历史数据无法预测和推断。
【今天的作业记录】
1.图解:9:21-28,7分
2.行动:9:28-34,6分
3.分析、搜集资料:9:34-48,14分
4.复述:9:48-59,11分,10:22-45,23分
5.总结:10:45-47,2分
6.总计:63分,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