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了下,上次的常识积累实在是太敷衍了,今天决定要好好做一期积累,至少得让自己对这些常识也有点数,毕竟一开始就是为了迫使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积累一些常识,不能本末倒置,当一个任务来完成。
那么,现在就开始今天的内容积累吧。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等。
一、儒家
1.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著名学者朱熹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即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十三经:指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传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制作。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尔雅》: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知识拓展:
“罢默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的,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二、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形。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三、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强国兵为己任。
知识拓展:
《吕刑》是齐国第一部成文法典,也可称为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其之后也有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四、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理学分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强调理高于一切;陆王心学,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关于“诸子百家”的常识就先分享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