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我接触到了“非虚构写作”这一对我来说全新的概念。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写作。非虚构写作与中国学界的纪实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更强调支持以作者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行为,并做到完全“真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剧变导致非虚构文学出现。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遽变革。色彩斑斓又异常复杂的中国社会生活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素材与土壤。由此可见,社会巨大变革催生的社会现象是非虚构写作取之不尽的题材。
非虚构写作的出现源于真实的表达诉求把“写作”视为自我认知、表达,或者说,自我重构的一种方式。非虚构写作打破了专业的壁垒,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主体。“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在“非虚构”写作中,作者的主观性和其所宣称的客观性并行不悖。何伟曾在采访中表示他不满于美国报纸写作不允许记者使用第一人称,更进一步说,他的“非虚构”写作不再追求新闻写作意义上的“中立性”。
非虚构写作最核心的两个特质是事实精准和叙述精彩。“叙述精彩”即强调运用文学技巧,以生动、戏剧性的方式准确描述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这是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普通新闻写作的优势。
写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首先是选题和采访。非虚构写作由于其思考维度的独特性,在选题及采访方面较普通文章也有其特殊性。选题的过程中,要从故事里挖掘议题和意义,或是想方设法通过议题寻找故事。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社会中各种现象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从而做到从一个小的故事反映到整个社会。同时,要考虑采访的可行性,参与性。《哈佛大学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中提出了一位作者在选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七个问题。其中就强调了作者参与故事情节、与受访者或他人互动、寻找故事影响及文章中心意义等的必要性。
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好参与式采访、重构式采访、进攻式倾听、人物特写等,提高采访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由此提高写作过程中的生动、戏剧性。
非虚构写作的主要技巧包括设置戏剧性的场景、充分记录对话、注重记录细节、多元化视角、综合使用文学修辞和手法等。还原场景,是非虚构叙事具有可读性的最重要的一个诀窍。强有力的场景,都必须包含精确、气氛、对话、情绪等要素。成功的场景塑造会提高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同时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几乎亲历事件,这使读者拥有参与感而产生共情效果。好的表达使读者通过文字发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引发公众思考。
在非虚构文本中,其叙事角度可以始终以一个人固定视角叙事,也可以由多人视角完成。采用固定视角的作品,大多通过作者亲身经历获取素材,如李娟《羊道》系列、贾平凹《定西笔记》等。这种叙事模式符合“非虚构”写作对真实效果和作者介入的追求。多人视角讲述不同事件大多根据作者“我”在创作过程中的访问谈话,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来获取素材。这类作品,取材方式以访谈为主要特征,其中存在“我”的视角,但是更多的是对于诸多被采访对象视角的叙述,如梁鸿的“梁庄系列”。由于作家“我”介入故事,本身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同时又通过诸多被采访对象原汁原味的口述还原故事,极大拓展了“我”单一视角下讲述对视野的限制。除此之外,有部分非虚构作品是在第三人称叙述下创作的。它可以从各个方面展现故事的全貌,出入故事的各个时间点,洞悉人物的心理,但由于其所述故事亲切、自然感低于上述两种方式,因此相比下这类作品较少。
关于非虚构写作,我认为其对于我们日常的写作也是十分有意义的。非虚构写作既要求新闻写作中的真实准确性,同时又对叙事的生动性和视角的多样性有很高要求。这对于培养我们日常写作过程(如创意写作、新闻稿撰写)等的好习惯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锻炼我们的写作思维。
在非虚构文本的创作过程中,首先我们会思考故事的意义在哪里,如何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或是人物,如何将故事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场景再现、做到生动亲切。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提高了对社会的关注度,对事件的敏感度,与人深入交流的能力以及文章写作能力。相对于学校内要求写作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非虚构文章创作需要付出的时间、心血更多,也会在更多方面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写作与采访经历。
本学期的写作与沟通所布置的作业中,我的写作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叙事角度不够明确、故事讲述缺乏对话等要素、文章立意不够明确、参与式浸入式采访不够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一遍遍地尝试,思考中不断改进。我会更多阅读有关非虚构写作技巧的书籍和优秀的非虚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会获益匪浅。在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时事新闻及身边小事,尝试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思考每个人故事背后的意义,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素质,表达自我,帮助他人,发现生活的目的。
这学期的课程于我而言是一次有意义而有趣的经历,我学到了创意写作、非虚构写作、沟通技巧等等知识,并会在今后更有目标,有信心地培养自己的写作爱好,坚持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