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跟我是很要好的朋友。她今年23岁,毕业于国内知名211学校。刚踏入社会就去了一家五百强企业,现在已经实习了三个月,工资3k左右,估计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转正了,到时候差不多能拿5k。
她自己觉得挺好。虽然累点,但自身进步很快,三个月可以学到以前一学期都学不到的东西。每次跟她吃饭的时候,都明显感觉到她的气场在不断蜕变,高跟鞋踩在地上“哒哒”地响,浑身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
但昨天看到她的时候,她居然没化妆。
我心想,她是不是跟上司闹矛盾了?又或者是失恋了?她摇了摇头,跟我坦了白。
原来,是她爸妈想让她回老家。
我原来听她说过,她家在不远的一个县上,虽说是家里的独女,但从小她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跟爸妈不太亲。在考上大学后,她爸妈明显开始关心起她来。每天都要给她打电话,和朋友出去玩,发个朋友圈也要受到质问。而且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这让青木感觉自己反倒成了那个不知趣的人。
这几天,她爸妈又在劝他回老家。为了劝她,不仅每天给她转发一些“某市女子深夜出租屋遇害”、“某某合租遭遇性侵”之类的新闻,还搬出了爷爷奶奶,以“陪伴老人最后几年”为借口劝她回老家。这就算了,这几天竟然开始变本加厉,把她的微信发给老家很多不认识的同龄男人......本来实习期每天都要应付大量的琐事,他们还唱这一出,这让青木感到压力山大。
当然,她不希望跟爸妈闹翻,但她更不想这一辈子就按他们的想法过,就此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在安慰她的同时,我也暗自庆幸自己没遇到这样的父母。但我身边确实有很多人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问了一些过来人的意见,她们的回复如下:
“如果这个时候回家了,以后还是会后悔的。不过,等到后悔了再重新出去,其实也不晚。”
“回去干什么?!在那里找一份工作还是回家洗衣服做饭随便找个人嫁了生孩子?”
提起回老家,很多人都有抵触情绪。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问了一些选择待在老家的朋友,这是她们的看法:
“在家不用租房子,经济压力小很多,每天一到家,父母把饭也给做好了,什么都不用操心,真好。”
“现在好好工作,过几年攒下钱了,就可以开一家自己的店,小城市竞争不大,赚点小钱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也有逼孩子出去的:
“根本不想去所谓的大城市工作,只想安稳地在老家陪着父母,可他们就是不愿意,非逼着我出去,让我在外地的一个国企上班,现在每天都很郁闷。”
从这些回答中,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无论父母逼你回老家,还是让你出去,这些矛盾都源于双方的不理解。很多时候,你觉得父母不理解你,但反过来,你有理解你的父母吗?
举个例子:
假设有这么一群人,大半辈子都没什么选择,被迫吃白菜,并被告知白菜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吃的东西。渐渐地,他们开始相信,只有白菜才可以吃,其他的东西吃了会没命。
(参见斯金纳的鸽子实验)
所以,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告诉他们:不只是白菜可以吃,猪肉、龙虾都可以吃,这群人就会觉得很崩溃。
这时候,他们的选择通常是:尽量否定这一切。因为一旦接受了“除了白菜,还有其他食物”的设定,他们的人生固守就会失去许多意义。
而父母这一代,就是这么一群人。
这一代人,大多数从小吃了许多苦,选择也不多。在经历了多年单一的生活后,他们觉得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告诉他们有很多元的选择,他们会觉得不安全,会感到自己的信仰发生了动摇。
因此,不要用语言去跟他们沟通,要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