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的热映掀起了一阵“回忆杀”,人们仿佛又被带回到了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在国家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历史条件下,老女排姑娘们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赢得了世界的掌声,打破了亚洲体育无大国的谬论,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谱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
中国女排的发展,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但无论是从老女排成员,再到新女排成员,郎平这个名字是始终无法剥离掉的,她是中国女排的元老,更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队员到教练的转变过程中,她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她在高光背后走过的那段坎坷之路,又有几人会知晓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的教练是袁伟民,郎平则是队里的主力队员,那个时候的郎指导还很稚嫩,和大多数爱美的姑娘们一样,她扎着两个小辫儿,烫着“爆炸头”,从外表上看,妥妥的就是一个“时髦精”。
可美归美,训起练来,郎平可是一点不含糊。200斤杠铃的负重挺举是每天的必修课,长达几个小时的连续扣球更是家常便饭,无数次的摔打,让她的身上伤痕累累,可即便是受伤了,她也会坚持训练,从不马虎。
正是凭借着这股子执著劲儿,郎平成为队内不可或缺的主攻手,她在场上的“暴扣”往往会让对手难以抵挡,这种强劲又精准的暴击,为她赢得了“铁榔头”的威名,这个响当当的称号一直伴随至今。她是排球界的天才,有天赋有努力,想不成功都难。
退役后,郎平去了美国一所大学深造,读的是体育管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可对于郎平而言,从零开始可不容易,因为她之前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生活方面基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导致她在这方面缺少一定的经验。她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在去留学之前,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饭,什么都不会做。求学期间,她开始做兼职,为了省钱,来回奔波,非常的辛苦。国内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女排有个郎平,在国外却很有人认识她,所以,她在学校的生活过得还算是平静放松。
几年后,女排教练袁伟民向她发出了回国邀请,想让她带领女排打破瓶颈,站在世界的赛场上。可当时她已经有了女儿白浪,如果选择回国任教,那么就需要与自己的女儿分开,可白浪才只有2岁。经过了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后,她还是决定回国,只好把女儿留在美国交给前夫照看。指导中国女排的几年间,她率队夺得了奥运会银牌、世锦赛亚军、亚洲杯冠军等诸多荣誉,将中国女排打造成了一支世界顶级强队。
2005年,郎平从中国女排国家队教练的位置退了下来,远赴大洋彼岸,成为新一任美国国家队女排教练。北京奥运会那年,郎平带队的美国女排,与陈忠和带队的中国女排狭路相逢,这是郎平出任美国队主教练之后,中国队和美国队之间的第八次交战,经过五局的艰苦较量,美国队以总比分3比2战胜中国队。
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让郎平深陷国内舆论的漩涡,有人愤怒的指责她是“叛徒”,但他们哪里知道,郎平此时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复杂,她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竞技体育不可避免的残酷性决定的,她必须遵守规则。
2013年,郎平重掌中国女排教鞭,并获得了世锦赛、亚锦赛、世界杯三大冠军宝座,随后又勇夺奥运会女排桂冠,去年,更是创下了11场全胜的战绩,摘取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奖牌。而每一座奖杯的获得,都与她辛勤的付出紧密相连。
在体育赛场上,运动员们有明亮光辉的一面,也会有遗憾失败的一面,只要他们在赛场上不留遗憾就可以了。郎平曾经说过,运动员在运动生涯没有结束之前,是没有终点的,每天需要艰苦的训练,都必须从零开始不断向上。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他们不只要拿冠军,很多东西都需要他们传承,赛场下的点点滴滴也需要珍惜。
一个在赛场上暴力扣杀的排球运动员,在场下也可以去喜欢可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既然有A面,就肯定会有B面。比如已经退役的惠若琪,成立了基金会,帮助山里的孩子们,一位奥运冠军投身公益事业,也是相当于从零开始。还有前女排成员赵蕊蕊,不打排球之后成为了一名作家。
运动员需要承受很多,他们失败后,可能会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有鼓励,同时也会有质疑甚至是谩骂,希望更多的人记住运动员的高光时刻,记住他们也曾经拼命过,记住他们曾经为国家、为荣誉而战过。所有运动员都值得尊重,毕竟在当下这个社会里,他们一直坚持着,一直信念着,着实让人佩服。中国还需要千千万万个郎平式的杰出人物,只要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国家才能愈发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