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寓意瑞祥昌盛,于唐建中四年(783)始设赤乌场,五代南唐昇元三年(939)升场为县,定名瑞昌,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瑞昌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连我国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场、街道),总人口46万。瑞昌市拥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条件,尤其是区位交通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1、区位优势突出。瑞昌是九江首个县级市,位于九江市城区西部,距九江城区只有二十公里,在九江市城镇空间布局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具体见图1。九江是江西省域的副中心、江西省北大门,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称,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瑞昌作为“大九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九江”中心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互补关系,是“大九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分流基地,也是“大九江”承东衔西、引南接北的重要平台。
瑞昌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等距离三角地带,这两大经济区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资金、技术、产业梯度发展均呈现明显的“外溢性”,又处在武汉和南昌两大都市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实施,“两横两纵”经济带建设加速推进,瑞昌位于长江、京九“一横两纵”交汇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交通优势显著。瑞昌交通便捷,北依长江黄金水道,水路上通汉渝、下达宁沪,铁路有国家一级干线武九复线穿境而过,连接京九、京广两大动脉;公路四通八达,九武、九界两条省道与316、105国道交织贯通,瑞九、双瑞公路与昌九、九景以及湖北黄黄高速互联成网;已通车的杭瑞高速、九码快速通道,已动工的武九客运专线以及武穴长江大桥,使瑞昌在国家新一轮铁路、公路大提速中占据先机,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具体见图3。
3、港口条件优越。瑞昌滨临长江南岸,拥有岸线资源19.5千米,长江主航道深泓线紧靠南岸,全部为双向一级航道,常年适应3000吨级以上船舶作业,最大靠泊能力为万吨级海轮,属天然的深水良港。区域内有理文造纸、理文化工,亚东水泥、中石化、江联船舶、江铜公司等企业专用码头。根据《九江市港口总体规划》的要求,目前拟整合码头岸线资源新建码头四座,泊位8个,共占用岸线1100米。剔除生态保护岸线及水源保护岸线、军用岸线,尚有预留岸线共计7000余米,可供更多大中型企业依托黄金水道发展。
4、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矿产地146处,查明矿种有7类31种,即:贵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能源矿、非金属矿、水温类矿等7类,金、银、铜、铅、锌、钨、钼、铁、硫、磷、煤、铝土矿、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大理石、方解石、硅灰石、熔剂用石灰石、水泥用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陶粒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镁质粘土、石榴子石、重钙粉体原料矿、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泉水、温泉等31种,其中水泥配料用砂岩、冶金用白云岩的保有储量和品质均居九江市首位,水泥用灰岩的保有储量和品质在全省名列前茅。
5、投资环境优越。瑞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制度,稳定政策,优化机关工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全力营造诚信、高效、安全的投资环境,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招商留商安商服务体系,依法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6、文化底蕴深厚。瑞昌历史悠久,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发祥地,铜岭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世界采铜冶铜遗址,距今约3300年;瑞昌剪纸和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瑞昌曾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基地之一,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瑞昌市求实创新,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和壮大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