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书网名“枯荷听雨”又改回来了。
之前一直是枯荷听雨,取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不仅简书,从开始使用网络起,差不多二十年了,一直沿用至今。约一年前,因为日更到一定的阶段,便很嫌弃自己的文字内容,觉得都是些唠里唠叨的碎碎念,完全配不上“留得枯荷听雨声”诗意景象,便半推半就的改成了听雨碎碎念。仿佛用这个名字发布简书,才更加的实至名归。
就这么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自己每天的简书真成了碎碎念了,甚至习惯于在每天的日更时间里,梳理一天来的大事小情,日更完全变成了日志,渐渐的,自己都觉得没了意思。
所以,便决意改回,也决意渐渐减少碎碎念,转为真正的写文。
附之前写的简书文《关于“枯荷听雨”的理解与说明》
有一个题目,是我一直想写的,那就是关于我的网名“枯荷听雨”的来历与解释。
这个网名生于九零末,算起来,也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一直未曾改变。
我一直认为,对人对物,都有个缘分在里头,名字也是如此,喜欢,感觉适合,便是缘分。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贾母带着刘姥姥大宴大观园,又在园里撑船游览,看到池中的枯荷。
宝玉不由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的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哪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因为最初读《红楼梦》,是在比林妹妹进大观园时,刚刚大一些的年龄里。这样的年龄对才女林妹妹自然欣赏得很,或者说是粉丝得很,便记住了有关林妹妹的所有章节,连同林妹妹喜欢的这句李义山的诗。
很久以后,才看到义山先生的原作,并发现不是“残荷”是“枯荷”,看来曹公也有笔误的时候啊。
李义山,即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牡合称为“小李杜”。诗作存世约600余篇,其诗以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见长。
“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出自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此诗为诗人旅途所作,寄予了对朋友的思念,也抒发了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真正对雨打枯荷之意境有了更深切的体味,是在自家有了前花园,而前花园里,又有了两只小缸水栽观赏荷花之后。
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的一个夏季,偶得两缸观赏荷花。荷叶绿时,片片碧色,满眼清凉;荷花开时,粉嫩嫩的,满园清香。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花榭了,叶枯了,正是在秋天缠绵的雨季里,我听到了雨滴落在荷叶上,哒哒哒地响声,仿佛打击乐般清脆悦耳,错落有致,才猛然悟到,这潇潇秋雨,枯黄残荷,原来也一样的可以美,一样的可以有情趣,一样的可以有韵致。
于是,便更加佩服林妹妹独到的观察功力,和敏锐的音乐耳朵。
从自然界的秋天,想到人生的秋季,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悲秋思绪,和几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聆听雨打枯荷,我听懂了这样的道理:人生也好,自然界也好,每个季节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与美丽,把握住每个季节里的精彩与美丽,便是把握住了人生最亮点的地方。
既然人生苦短,既然人生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何不美丽精彩从容过?
即使没有那么的美丽精彩,也应该尽力做到开心快乐从容过吧!
一些朋友们看到“枯荷听雨”这个名字,第一时间里,便想到寥落,想到凄冷,会以为名字的主人,也一定是持一颗伤感的,黯淡的心灵,甚至会品嚼出其中的颓丧与消沉。
然而我的喜欢“枯荷听雨”,是喜欢这样的一种意境:因为枯荷尚且可以听雨,且可以听出落雨的美来,更说明美的无处不在,美的无时不在。
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付感受美的心情,生活中的美就会时时包围着你。
于是,在我的简介里,有这样的话:
说不清自己最喜欢一年中的那个季节,因为每一个季节里都有我的真诚与热情,每一个季节也都给了我不同的感悟与深情的馈赠;但在生命的深秋里,我更对雨打枯荷的意境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