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选择的方法论,这样表述:
只添加必要条件
把这句话断句以后是这样的,只,添加,必要条件。
反过来说就是,去掉所有的不必要条件,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一旦有不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就会让你的选择最终无从下手,并且全无选择。
什么是必要条件,按照逻辑上的分类,如果没有a一定没有b,但是如果有结果b一定有条件a成立,我们就把a叫做b的必要条件。
比如,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一定包含三个必要条件:
高频,刚需,大市场。
我们把这三个条件叫做成功投资项目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不满足高频,刚需,大市场这三个条件,绝对不是好项目。反过来说,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一定包含了这三个条件。
再从说起,朋友问我搁下创业的那一摊事以后,有什么打算,真是问到我的痛处,我回答自己有如下几个想法:
学写作,如写公众号,写书
学习投资,书本知识和实操经验
想考投资的一些资格证......
但是,我又补充,这些技能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成绩。别说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养活自己,连挣一点零花钱都很难。所以,自己目前还缺少一个解决生计的工作。同时,最好不用过多占用学习时间,而最好是能把自己的技能学习和赚钱结合起来就更好。这样,就无所谓学习,无所谓工作和赚钱了。因为,都是一回事。
看我回答了一大堆问题,朋友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生计是刚需,那就先解决刚需,学习的事可以慢慢积累。
回头又想,其实自己也完全明白这回事,但是轮到把几件事情糅合在自己脑子里掂量,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于是捋清轻重和主次。把一些次要因素和不必要条件全部掺杂进来,于是让自己成了一个全无选择的人。
再比如,昨天自己在应聘一个公司的时候,公司招聘人员给我讲解了我应聘的工作岗位以后,心里有点犹豫了。不知道要不要去尝试一下。
后来我把自己理想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他们工作岗位的条件进行了比较:
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满足如下条件:
1起点低,容易上手
2工作后可以轮换到其他岗位
3职位上升空间大
4可以和公司一起快速成长
5用于和客户碎片沟通的时间较多
回家后,当我纠结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又相反了当初朋友给我建议,先找到自己放下最重要的条件。我仔细考虑了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自己认为的必要条件:
锻炼自己公开讲课能力。
最低限度占用我的时间。
把一份时间销售很多次。
把时间花在打磨产品质量上。
尤其是第一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这也是自己的刚需。于是我果断的拒绝了对方的工作要求,并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去申请另外一个匹配的工作岗位。
几乎是在同一时段,我看到有几个网络公司在招聘网课的教师岗位。突然眼前一亮,这似乎可以和自己向往的工作的条件匹配起。因为网课都是提前预约,可以提高工作的计划性。网课工资是按小时付费,提高了时间价值比。闲暇的时间,我可以用在备课和调整讲课方法上。
当然,配合在线下课堂上给学生公开讲课的实践,我觉得这两份工作的结合就是我想要的一切。于是,我毫不犹豫的给两家网课公司投了简历。而最令我满意的一点是,我讲课的内容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看起来是一个可以把技能,工作和赚钱集于一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