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青年节,以我一向自诩为少年的心气,无奈才识浅薄,否则一定是要横槊赋诗的,世界最终是年轻人的,可以说大国拼到最后,全看年轻人的数量,因为少年心性是昂扬奋发的,再次引用我最爱的、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朗诵一遍后,胸腹间总能洋溢出冲天的豪气,前路艰险不在话下,不畏磨难的斗志才是未来的希望。
这个世界确实满溢着种种苦难,所以有人称之为“眼泪的峡谷”,然而天才诗人济慈表达了另外一种态度,他把世界比作“锻造灵魂的峡谷”,他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痛苦与烦恼的世界对培育智慧和锻造灵魂,是何等的必不可少?”
其实,认为自己应该在世界上享受永恒的快乐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庸俗化的想法,把自己当作是独一无二的杰作,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人只是一些质地不同的材料,有的是璞玉,有的是石头,也有的是朽木,整个人生雕刻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有的雕琢成器,更多的被生活压迫的随波逐流,还有的被雕成废品。人类天生有种种的缺陷与不足,所谓修行就是趋于完善的过程,完善的人性至少包含诚信、坚毅、智慧、慷慨、谨慎、担当等等,这些品质正是在种种艰难、危险、困厄和痛苦之中铸就的,这不仅是无数哲学家、宗教的思想结论,而且是无数普通人活生生的生活体验。
苦乐只在生命之中,只有对苦与乐的积极接受,才能体现对生命的珍视。快乐固然能够给生命增添亮色和活力,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苦却能使人更深刻地进入生命内部。就像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述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完全终止了随意放养,而使用圈养的方法,这是人类的进步,但对于那些鸡、牛、猪呢?只知道不停地吃进人类精心制作的饲料,无需承受任何觅食的痛苦、生存的危险,甚至有催生剂增长着体重,最后等待它们的是机械化的大卸八块,这些动物的生命力何在?它们在安逸的享受中,也承受着生的悲哀,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寒门出贵子,只有经历了万千的痛苦,才能铸就自己坚强的品格,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应该追求幸福,从苦难中获得快乐的果实,而不是安乐。如果只追求安乐,就失去了追寻的意义,人恐将不复为人。
人生态度与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命体验密切相关。生命体验最概括的理解就是苦与乐。一般而言,苦的体验往往使人对生活、对人、对事抱消极悲观的态度,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这容易使人愤世嫉俗,有的成为社会的负累,有的抑郁不堪;而乐的体验则使人肯定人生,活得有意义,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人生的前途有无限可能、又无限美好,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就像在水中行舟一样,苦得体验使人像没有风帆的轻舟,漫无目的的随风飘荡;而乐的体验则使人生如扬帆出海的顺风大船,“千里江陵一日还”,两种迥异的人生态度,不仅关系到人本身的心理状态,更影响着事业的成败得失。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精神承受力,它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涵养和做事魄力,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这其实就是心胸和气度,襟怀宽广的人做事有大将风度,永远不会为旁枝末节、个人得失耿耿于怀,他的眼光始终投向遥远的未来;而心胸狭窄的人患得患失,为一个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悲观颓废,看不到人生的任何希望,更不要说采取什么实际的努力了。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年轻人首要立志,着重在见识气度上修炼,因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有极强的承受力,面对痛苦,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昨天文章题目是“步步生莲”,取自佛法,因为昨日四月初八恰逢佛诞,当日佛祖出生,迎风举步,连行七步,步步生莲,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步都是一重新的天地,而不经苦难就不会如莲之高洁,更不会绚烂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