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散化

学习陆蓉老师《行为金融学》,让你更懂金融学。

资本配置和资产选择哪个更重要?

“资本配置”说的是资金如何在大类资产中进行配置,例如多少比例存银行、多少比例投债券、多少比例买股票等;

“资产选择”指的是对于某一类资产,例如股票,买哪些具体的股票。

一般人都是凭感觉,拍拍脑袋来配置资产,但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挑选哪只股票上,其实第一步,资本配置重要得多。

与巴菲特、罗素等齐名,有投资界活传奇之称的加里·布林森曾在1991年的一篇著名的合作研究中指出:

资本配置,即资金如何在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类资产中配置,对总收益的影响超过90%!

大多数人花了绝大多数精力在挑选哪只股票上,其实这对总收益的贡献不足10%。而随意拍脑袋决策的资本配置,才是至关重要的。

错误的“1/n法则”

投资者进行资本配置时会分散投资,知道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一般人理解的分散投资太简单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分散化,或最优分散化,很容易导致配置错误。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与他的合作者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们是想要做分散化投资的,但只是简单分散化。

在170个大型企业年金的投资计划中,投资者只是对每种可供选择的投资各投资1/n,而不论所提供的投资是什么。

如果可选择的投资是股票型和债券型两种基金,投资者会各投资50%;

可选择的投资是股票型和混合型(50%投资于股票、50%投资于债券)两种基金,投资者还是会各投资50%;

可选择的投资是债券型和混合型,还是各投资50%。

无论给出什么样的选择,投资者都会按1/n来“出牌”,这被称之为“1/n法则”。

但是这其中的差别其实非常大,在第一种选择下,投资者的资产实际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54%;

在第二种选择下,投资者的资产实际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73%;

在第三种选择下,投资者的资产实际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35%。

“1/n法则”不是一种理性的资本配置方式。

理性人如何配置资产?

“1/n法则”不是一种理性的资本配置方式。

无论给出的可选择品种是什么,理性投资者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且偏好不会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理性人在以上三种可选择的品种中,会精确计算资本配置的比例,最终投资于某个风险资产。

例如,股票的比例在三种情况下都是一致的。如果对于这个人来说,最优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40%,则不论给出哪些可选择的资产,这个人最终投资于股票的比例都应该为40%。

所以,“1/n法则”这种简单的分散投资方式,与理性的精确分散是不同的。简单分散化,错用了资本配置,对于投资决策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错误。

实际上,理性分散化或最优资本配置的比例是可以精确计量的。

每个人的最优资本配置应该让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效用值取决于三个变量:资产的收益、资产的风险和自己的风险偏好。

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资产,每个人的最优资本配置的比例取决于各人的风险偏好,理性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计算最适合自己的配置比例。

由于风险偏好不同,资本配置是不一样的。但任何人都有确定的风险偏好,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最优资本配置是确定的。

再次强调一下,简单分散化,拍脑袋决策的“1/n法则”不是一种理性的资本配置,而资本配置是影响你投资收益最重要的因素。

总结

这一讲是讲资本配置中的一种偏差“1/n法则”,指的是投资者知道要进行分散化投资,以分散风险,但并不了解分散风险的正确做法,往往采用非常简单朴素的一种资本配置方式,即简单平均。

而研究发现,资本配置才是影响收益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想克服资本配置上的非理性,今后就不应该多花时间在资产选择,也就是仔细挑选哪几只股票上,因为选来选去,对收益的影响有限,应该多花时间仔细思考在大类资产的资本配置比例,这会极大改善投资收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