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刘璋变了,他最近在反思自己的职业。
诚然有罪孽深重者是该杀的,又有罪行模糊不弄清楚就杀的,更又免不了冤死屈死的。刽子手刘璋对那些要下手的人了如指掌。
“就算是职业,混口饭吃,也是杀气太重,戾气太重”刽子手刘璋这样总结。
他整日介寻思改进之法,有时候茶饭不思。自‘顿悟’以来,也没几日,整个人就瘦了,这对于他的饭碗不是很有利。
“知道自己即将被行刑,他们心里不会好受!”刽子手刘璋见的多了,“在那样的状态下死去,虽可警醒世人,但不利于罪犯安心上路。认罪的、甘心就死的,不必说;那些不认罪的,盛气而死的人,只怕下辈子仍旧不明事理。”
他经验出几条死前病症,也渐渐学会看人预测其临死表现——不分罪犯与否。
“在行刑前一段时间,如能就事安抚犯人,则杀气减少可期矣!若能成功将犯人安抚,则戾气减少可期矣!”刽子手刘璋这样盘算。
有想法之后,就要有行动。他将此事写成了文书郑重交给了府衙。
“有罪的认罪伏诛,合于法度。因为犯人要死就去宽顺其心,恐怕不合乎情理。你的建言我看了,当搁置起来,不必再议。”知府这样回复。
那该怎么办?刽子手刘璋满怀着的希望落空了。
“只能从我自身的关节上,去做一些改变了”他想。
从想通的那天起,刽子手刘璋决定开始执行“刽子手的微笑服务”。
行刑当天,见到犯人要保持微笑,押赴刑场过程中要保持微笑,下刀之前,也要务必和犯人做目光接触,——当然了,要保持微笑。
“那是真诚的微笑”刽子手刘璋忽而流泪了。
从那天起,刽子手刘璋慢慢引起了注意。
人们常常说起,那个一路上微笑而泪流满面的人,是怎样地送犯人那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