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解读《零售心理战》这本书。
身边一位朋友,从一个月薪1200元的业务员,一路打拼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厂房,自己开服装厂和外贸公司,同时还帮助了很多的女性朋友。
在外人看来,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很让人羡慕。却不知,这背后是她付出了超于常人的努力。
在领着1200元工资时,她不计较收入,注重原始积累,什么都做,从一个小透明做成了举足轻重的业务员。甚至在怀着二胎时,还通宵给客户出货,因此赢得了贵人的帮助。
她聚焦目标,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创业之初,厂里缺什么员工她就顶上,经常背着二宝在车间干活。直到现在,自己不去工厂,公司也能照常运营了。
听到她的经历,我想到一句话:唯有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成别人成不了的事。
对于一家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任何人都按照预定的过程前进发展,所有行动的结果也皆与预期无异。
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就要勇敢破圈,寻找自我定位的差异化,打破重组。
有次吃午饭时,骆姐突然问我们:“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说是创新。
骆姐说道:“一个勇敢突破自己,不断创新的公司是不怕被模仿的,因为无法被超越。”
7-Eleven业绩一直领先于同行,他们的超级销售力就是来源于创新。
01.创新来源于不变的立场
创新不是追求标新立异,比如在汉堡包中夹入豆沙的奇特组合,虽然暂时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却始终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以前出现过很多网红歌曲,网红人物,皆是为了博人眼球,他们虽然一时引起了很大的热度,但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反而是经典的,真正考虑到大众需求的才能永留存。
所以创新的前提是基于不变的立场,再加入全新的元素。
7-Eleven便利店的不变立场是,一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这个立场。同时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在两者的相互碰撞中形成理想的结果。
如今很多人工作日的中午都是点外卖解决,但有多少人是每天吃同一家商家的外卖呢?
我看到同事们一到饭店就开始头疼,不知道今天吃什么?如果有一家饭店,每周都推出新产品,而且口味好吃还干净,是不是更容易满足顾客的需求?也更容易留住消费者呢?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商家必须提供美味的食品。许多人误以为优秀的商家有能力创造让顾客难以腻烦的产品。然而我们都知道,食品再美味,吃多了也会腻。
既然美味的东西也容易生腻,有些商家想:消费者反正都会吃腻,不如就不要生产美味的食品,只做经典款式吧。
如果是这样,麦当劳、肯德基就不需要经常推出新产品了。
所以商家应该源源不断地推出“美味到让人生腻”的产品,在时间层面上实现为顾客提供“难以腻烦”的产品。
7-Eleven每年更新七成产品,不断为顾客提供新的创意产品,因此留住了大部分忠实的消费者。
同时,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
02.创新不必从0开始
创新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基于前所未有的新概念,发明创造出全新的事物;另一种则是对现有的概念赋予新的价值;还有一种是在原来的发明中加入一些新的改变,给顾客带来新鲜感。
创办7-Eleven便利店是第一种。“可可、黄油和文库本”是第二种,也证明了创新不一定要求所有元素都是全新的。
“在秋天到冬天的漫漫长夜中,一手拿着加入些许黄油的温可可,一手捧着文库本阅读”,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鲜搭配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可可、黄油和文库本都是屡见不鲜的产品,但组合起来又有所不同,这种让人产生新奇感的过程被称为“打破前定和谐”。
7-Eleven为打破前定和谐做出了许多尝试,让顾客产生“哎呀,下一次又会有什么新惊喜”的期待感,让营业额大幅增长。
比如将“便利店”和“为三餐购物”相结合,挑战全新的门店组织架构。
过去便利店业绩主要靠便当、饭团等即食类产品推动,被视为年轻人的专属领地。如果延续这样的前定和谐,便利店将逐渐陷入陈规旧套,业绩会停滞不前。
因此7-Eleven在备货方面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增加了配菜种类和各种简餐等,实现了营业增长。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位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就永远不会被他们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