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什么总是坚持不下去?用“四因论”拆解写作困境

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年初雄心勃勃地计划公众号月更8篇,结果现在断更一个半月一直不能开始。每次打开文档,要么觉得没东西可写,要么写了几百字就放弃。一般会归咎于“太忙”“没灵感”“工具不好用”,但真正的原因,可能藏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里。

1. 动力因:你的“发动机”没油了

写作就像开车,如果发动机(动力)不行,再好的路也跑不动。你的问题可能是:

- 目标太模糊“我要多写”不如“我要每周写一篇职场沟通干货”。

缺乏即时反馈——公众号阅读量太低了,简书没人互动,写久了就像对着空气说话。

依赖“灵感”——总想等“有感觉”再写,但职业作家都是**“先写再改”**,而不是“等灵感来了再写”。

怎么解决?

✅ 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比如“每周三发一篇1500字职场文”)。

✅ 加入写作社群,或找朋友**互相监督**,让写作变成社交行为,而不是孤独战斗。

✅ “5分钟启动法”——不管有没有灵感,先写5分钟,往往写着写着就进入状态。

2. 质料因:你的“弹药库”空了

很多人写不下去,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东西可写。你可能:

平时不积累素材,等到要写时才临时找。

读的东西太零散,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习惯收藏文章,但从不整理,最后素材越堆越乱,反而更不想动笔。

怎么解决?

✅ 每天固定一个10分钟记录“写作碎片”。

✅ 每周做一次“素材整理”,把零散想法归类(比如“职场案例”“个人成长”)。

✅ “偷师法”——看到好文章,拆解它的结构,模仿它的逻辑,而不是只点赞收藏。

3. 形式因:你的“表达方式”卡住了。

有时候有话想说,但写出来总觉得“不对味”,可能是因为:

- 结构混乱,读者看不懂我想表达什么。

语言太抽象,缺乏具体例子。

风格不固定,今天写干货,明天写散文,读者也不知道该期待什么。

做法:

✅ 学习基本写作框架(比如“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 每篇文章至少放1个故事或案例,让观点更生动。

✅ 找到自己的“写作声音”(是幽默的?深度的?还是简洁实用的?),并保持一致性。

4. 目的因:忘了“为什么而写”。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是为了涨粉,那就要研究市场喜欢什么——没有研究。

如果是为了自我表达,那就别太在意数据——事实上很在意。

如果是为了练习思考,那甚至可以不用公开发布——缺少思考深度。

既想表达自我,又想获得认可,结果两头落空,最后失去动力。

怎么解决?

✅ 明确核心目标(比如“通过写作提升逻辑能力”)。

✅ 接受“前期写得烂很正常”,先完成再完美。

✅ 如果公开写作压力大,可以**先私密写作100天**,等手感稳定了再发布。

总的来说:

动力不足 → 用外部监督+小目标激活

素材匮乏 →输入少, 除了备忘录,flomo、日记都没能检查。

表达卡壳 → 学习结构+固定风格

目标模糊 →没想清楚“为谁而写” 。

写作像健身,“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持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