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公冶长篇》久而敬之: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原句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o),何如其知也?”
原句译文:孔子说:“臧文仲养着大乌龟,给它住的房子,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像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yun)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原句译文: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通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
052《公冶长篇》再,斯可矣:快速做出判断的好方法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原句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原句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这份聪明我们可以学的来,他的愚笨我们可能就学不来了。“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原句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这些学生们志向高远,文采斐然,我还真不知该怎样教他们了啊。“
感悟:
我对于今天学习的”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深有感触,它的意思是: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这份聪明我们可以学的来,他的愚笨我们可能就学不来了。“这么多年的流传,让这句话被误解了。我在生活中就曾因在职场中不会察言观色,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导致不得领导的重用。学习之后,我决定也学习”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