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拜读完阳志平老师主编的《追时间的人》,对开智社群心向往之,十一假期恰逢新一期信息分析开课,果断抢票参加。
终于结营,百位杂陈,超乎预想。
开营时教练说每周至少要投入10个小时,我自诩学习能力不错,心里打了点折扣,但实际发现远远低估,成了时间黑洞,但非常过瘾。
无论是课程的讲授还是交流讨论,都理性的让人沉迷,虽然作为小白的我很难插嘴,但很享受这种醉氧的体验,自己被不断拉伸。
独特的学习
开智有一整套非常独特的学习系统,以时间价值为首要考虑。
课程交流和沟通是在 Github 来进行,移植自开源社区。直播使用 Zoom ,提倡平等开放,同时兼容线上和线下的体验。课程以卡包的形式呈现,信息密度高,又方便检索和记忆。
课程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刻意求精,并不炫酷,甚至弱化体验,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里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气氛,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搜索习惯谷歌,读书开始抽样,知识管理启用zotero ,脑中常伴全局认知、高阶模型,我在不断改造自己。
有趣的知识
课程有一个核心是有趣,有趣不等于滑稽,可以用逻辑来表达:似乎看起来是X,但实际不是X。
掌握有趣,是一个让自己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开智的学习反直觉,听课时总是懵懵懂懂,通过作业、练习理解会不断加深,不断内隐。
第一次听到最小全局知识这个高阶模型,觉得特别好,但特别不适应这种思考,反复求证也不得门入。经过一个月的耳闻目染,一点点的的渗透入我心,改变了我的知识审美。
课程作业的强度很高,记得第二周的小作业,一个步骤是检索1000篇心理学论文。我内心是崩溃的,但是看到小伙伴们纷纷完成,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高阶模型威力巨大,看似不可能,沉下心可以做到。
第一次参加线下聚会,我发现小伙伴在说一套黑话,听不明白。这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从表达开始。
醉人的训练
要特书大书的,是结业大作业。
第一周就听到学长们在聊大作业,当时并没有觉知,想不就是一次作业嘛。
恰逢拆书帮年会和训练营结营,时间紧张,把作业放在了一边。上周五各类工作告一段落,启动大作业,看到作业的要求和同学们的讨论,简直崩溃。
作业的要求是课上知识的运用,但大家提的bp天马行空、精彩纷呈,我却不知如何下手。
和教练做了沟通,得到了大量价值信息,找到从信息中挖金的思路,可我只有四天时间。
万分纠结要不要放弃,看到阳老在一直不停的语重心长的鼓励做作业,我想做不好,做坏还不行吗。写了一个计划书,规划了20个小时拼一把。
自律、自学是基本要求,咬牙参加,才会达到发生质变的临界。
实际的作业过程体验非常奇妙,表面是一次信息分析,背后是一次思维锻炼。
之后的一周,我完全沉浸在分析中,越学越好玩,最后提交报告,看了时间是32个小时。
在路演前,我紧张了,一方面是自己的大量投入,一方面是强烈希望能做好。
欢迎围观我的作品:《读懂你的心》
奇妙的体验
学习中我有一些奇妙的体验。
第一是大脑爱比较,我选择的是读心这个跨领域的主题。生物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有三套不同的术语,结合在一起,发现科学领域既是分离的,也是融合的。论文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大咖们在一个主题上隔空对话,比想象的好玩的多。
第二是大脑爱脑补,最有意思的脑补是发生在读英文论文的时候,我的英文能力不行,用了个笨办法,软件全文翻译。翻译有问题,反而刺激我的阅读,感觉很奇妙,发现读不通,会情不自禁的想去解决,想去深入了解,翻译错误一样能学到知识,会调用脑补的渴望。
第三个大脑会升级,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开智课程,第一次读英文论文,第一次完成学术主题的分析。在开始的时候,我无法想象自己能够完成,真的特别感谢阳老师,感谢开智。我逐渐体会到大作业是开智课程的精神,高阶模型唯有通过不断的高强度锻炼,才能够内隐,这是一个必须要经过的旅程。
认真听了其他伙伴的大作业,深感差距,高阶模型课有听到,但实际调用仍需磨练。我有些理解为什么叫开智了,从头到尾都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需要打开。
参加完一期课程,我已经很难形容这是一门什么课。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门信息分析课程,但从内容来看,在教导大家阅读的方法,信息管理的能力,商业方案的设计等等等,在这里没有边界。
感谢今年秋天的奇妙相遇,也希望能够跟随着开智不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