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情绪控制,我也有一点心得。有次孩子妈妈和别人一起去上瑜伽课。孩子想要跟着妈妈,妈妈走远后就开始大哭起来,我安慰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想离开妈妈,妈妈走了你伤心,你想哭就哭一会,我陪着你。然后我抱起孩子,让孩子趴在我的肩膀上哭,过了一会我问他好一点没有,他说没有。但仅仅是小声哽咽,而不是起初陶陶大哭了。我没有打骂、压制很快就平息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一会儿就重新精神焕发跟着我去玩了。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的哭泣,并不全部是伤心。有的是通过哭闹,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时生病不舒服了,情绪一波动就会呕吐,然后我们立马就很紧张,抱起他帮他收拾、并安抚他。但后面我发现孩子有时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好像也装着要呕吐的样子,但最后并不会吐出什么来,最多就是一些唾液。孩子以前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愿意睡觉,有时一会要撒尿、喝水、吃东西,带他去上厕所又没有尿。孩子的哭闹有很多种,真要是伤心难过了,我们也不能全部置之不理,太多无回应,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这需要父母更加细心的观察、总结经验。
孩子小现在是一张白纸,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说出来。有的妈妈以为自己和孩子很有默契,不用孩子开口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或者怎样了,就可以立马回应或满足孩子,其实这样很不好。我有次带孩子走绿道,可能我自己想多点运动量,走得有点快,孩子跟在后面不一会儿莫名哭闹起来,我安抚了很久,最后他才说出来,他要我走慢一点,我走得太快孩子跟不上。孩子说出来后,自己的心情也好起来了,不一会儿孩子就开心跑在我的前面去了。
关于表扬和批评,在网上有举例。其实对于成人也是一样,即描述式表扬产生积极影响远甚过评论式表扬,而评论式批评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大过描述式批评。孩子每做一件让妈妈满意或高兴的小事,你就每次来一句“宝宝你真棒”,就再没有了新花样,恐怕时间久了,孩子也感受不到内心的喜悦了。其实表扬,未必要一次次地讲“宝宝你真棒”,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喜悦的眼神或凝视等等,也都可以是表扬。而你每次在孩子没能如你所愿的时候,你就一句一句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恐怕孩子内心就被贴上“我就不听话”的标签了。
关于延迟性满足。在百度百科上有这样的描述:“在自制力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即是当孩子有了需求时,要适度延迟、有条件满足,让他学会等待。相关研究还显示,青少年时,不能延迟者容易形成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而延迟者较多能成为独立性、适应性强、自信的少年。”在这方面的训练我还没有很好的思考,不过我知道这事关孩子人格的塑造,不容忽视。但孩子妈妈其实也可以试试不要每次就立马满足孩子的物质请求,也让孩子少一点焦躁、多一点耐心等待看看。
有时候,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我要做饭了或要处理其他事情。我会蹲下来告诉孩子,爸爸现在要做事,你需要跟自己玩一下。孩子喜欢玩手机,起先给孩子看照片、看儿歌视频,孩子玩了半天也不还给我。然后我就在手机上设置了一定时功能,并告诉孩子,你现在可以玩多久,到时间了需要休息一下,手机也会锁屏。孩子在此之后时间一到,就主动地把手机交还给我,而我自己也尽量的做到不在孩子眼前玩手机。有的父母也有意控制孩子不要贪吃太多零食、或沉迷电视,但常常没能收拾好这些零食和遥控器,孩子随时随手可取,这其实也是疏忽之处。有时早上孩子一起床就跟妈妈要零食吃,孩子妈妈一边口口声声地说,孩子现在不可以吃零食,一边又开始去拿零食,孩子的要求每次都可以满足,所以他就养成习惯了,然后每天吃过零食,就不再怎么愿意吃早餐了。父母如此态度不坚决、不坚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自然大打折扣。
在给孩子提要求时,有的父母可能为了表示出对孩子的尊重,试着询问先孩子可不可以,好不好一类的话。如果是你很希望孩子去做的事,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既然你这样问了,孩子自然有权力说不可以,不好或不做。给孩子提要求时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并保证两个选择都是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让孩子积极正面的先回应、先接受,然后再酌情一步一步的引导。
还有一点,让爸爸陪同孩子一起游戏的意义,很多妈妈们是赞同的。但爸爸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而没多少时间来陪伴孩子,聪明的妈妈不要过多地要求爸爸去承担更多的家务,而是让爸爸多挤出点时间去陪伴孩子玩耍。
父母平时教导孩子时,要注意一点,不要为图一时之快,而胡乱给孩子灌输错误的知识。有一段时间孩子迷上了坐摇摇车,孩子妈妈跟孩子说摇摇车有电,从此以后孩子再没有想坐摇摇车了。可能有家长会吓唬孩子不听话时就交给警察叔叔,你且试想一下,万一有一天孩子真有困难了,他还找警察叔叔不?
教育孩子其实需要父母观念一致、同心协力。我不赞成有人说,父母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可能会有妈妈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在生活中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就跟孩子爸爸当面争执吵闹,而把孩子凉在一边。孩子小,夹在父母中间,他可能认为是因为是他的原因导致的,会错误的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也会更加没有安全感。更有甚者有妈妈会试图拉拢孩子去排斥和冷落爸爸。这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最大,是很毁灭孩子的。孩子跟谁最依赖、最亲近就会偏向于谁勿容置疑,但孩子如果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真的不是好事情。我鼓励孩子依恋妈妈,但不支持妈妈们借此让孩子跟着排斥自己的爸爸,以发泄自己的不满。真要经常这样做的妈妈是自私的,孩子日后长大成家,是最容易沿袭你们的家庭模式。
其实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个反复的过程,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包容心、还有智慧,这样才能处理好各种情况。我们常说父母用心陪伴还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我想这些成长无非就是磨练大人的脾气、耐心;重新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技巧;重新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修复自己的心灵创伤、避免传承父母经历过的错误教育;体验做父母的不易;重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除此以外,别无其他。(作者:大鱼 微信号:xsherry 公众号:大鱼小星 原刊发本人公众号,转载请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
后记:本文完成于1月31日。鉴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欠缺考虑之处,还请各家长能不吝赐教。这些是我一人经历之谈,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如对诸位有所启示,在我均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