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孩的妈妈,我的第一职业永远是妈妈。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最好的榜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活成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引领孩子。
叙事护理,带给我的是心态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把叙事护理的理念用在日常育儿中,受益匪浅,我深有体会。以下,都是真实发生在我的两个孩子身上的案例。老大,女儿,5岁半。老二,儿子,3周岁。
实例一,冷静飘窗,神奇的力量。
一天晚上,我和女儿说话语气重了些,她感到没有被尊重,一个人生气跑到房间里去了。我和她说话她也没理我,我就让她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过了一会儿,她竟然开开心心的跑过来,主动和我说:“妈妈,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冷静飘窗真好用。”那一刻,我又惊又喜。冷静飘窗是一个积极暂停角,不是作为惩罚,也不是作为面壁反思,而是在这个地方,她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直到情绪恢复平和。之前我和她说,我们需要为自己选择一个积极暂停角,是她自己主动选择了房间的飘窗,还给它取了名字,叫冷静飘窗。这次,她在生气时能想到去冷静飘窗,效果还这么好,让我着实意外,也惊喜。我问她,你是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女儿说:“一开始我很生气,我就抱了好几本坐到了飘窗上。看书看着看着就把不开心的事情忘记掉了,等几本书看完,我就觉得我一点也不生气了。”情绪,需要一个慢慢流淌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她一点时间,给她一个能够积极暂停的地方。
实例二,生气汤,让小怪兽变回小乖乖。
这是关于弟弟的故事。一天,他很专注的搭的一个好复杂好复杂的磁力城堡,一下子哗啦全部散架了,瞬间弟弟变成了小怪兽,把磁力片都扔了,大哭。我过去抱抱他,先认同了他的感受:“花了这么多心思搭好的城堡一下子散了,真是太让人难过了。我们来煮一碗生气汤吧。”他一下子止住了哭,问我生气汤是什么。我牵着他的手到了厨房,把锅放在灶台,和弟弟说:“我们把水倒进去,把生气也一起倒进去。”烧开之后,把饺子加进去,边加,边说:“这个是生气,这个是难过,都加进去,煮熟。”每次加水,都说,我们又把生气加进去了。水开了,开始吃水饺,我和弟弟说:“现在,一整碗都是生气和难过,我们把它们全部吃下去,就不会再生气难过了。”那天他吃的特别快,特别带劲。其实在煮水饺的过程中,弟弟已经不生气了,一直很期待的看着我不断的加水,自己也跃跃欲试。说出孩子的情绪,准许愤怒,可接受的解决办法,我用学习到的技能,成功化解掉了弟弟的愤怒。
实例三,清晰的指令
在车上,弟弟拿着杯子喝果汁。姐姐也想喝,说:“小弟弟,要分享,分享。”小弟弟没反应,继续喝。姐姐:“要分享的呀,要和我分享!”弟弟还是没反应。
我告诉姐姐:你要告诉小弟弟,给你喝一下。你说分享,他不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的呀。姐姐恍然大悟:弟弟,你喝好,给姐姐喝,姐姐也想喝。弟弟很配合的把杯子递给了姐姐。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情,如果我没有引导,再来两个回合,立马直接升级成吵架二人组。作为弟弟,这个年龄的他是还理解不了 分享 两个字的意思的。只需要给他清晰的指令,直接告诉他,喝好,给姐姐喝,就可以了。小孩子需要的,是清晰的指令。
实例四,寻梦环游记,不害怕
电影上映的时候,带两位小朋友去影院看。
电影里面很多的场景,对小小朋友来说,确实有些吓人。坐边上的是一位哥哥,貌似一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他说,爸爸,我害怕,我不想看了,我想到外面去。爸爸回应,这有什么好怕的,动画片还怕。之后,我一直感受到那位小哥哥的忐忑不安。
老大也有点害怕,在躲躲闪闪,我说:你是不是有些害怕?如果觉得怕,可以眼睛闭起来,我抱抱你。
老大侧身往我身上躲,之后偷偷睁眼瞄屏幕,5秒钟不到,她就坐回自己位置,说,原来也没什么可怕的嘛,还蛮可爱的嘛。(看海报,其实真的不怎么可怕,都是温暖的)
之后一直乐呵呵的看着,越看越觉得好玩,还问我,她的手指里面的骨头是不是也和电影中的小男孩的一样。
情绪,需要接纳,需要认同。无条件接纳情绪,有条件接纳行为。
实例五,0,1,2
两个小朋友在沙发上疯玩,很疯。老二拦腰抱住老大,紧紧的抱着,就是不松手。老大有点透不过气了,大叫,放开,放开!老二兴致正高,根本没理会。老大反抗不了,开始大叫,大哭。
我上前,先让两小只分开。然后,约定,等下你们俩可以继续玩。如果又像刚才那样抱在一起了,觉得不舒服,很难过,想停下来,那就喊0。 如果觉得可以继续,但最好慢一点,轻一点,那就喊1。 如果觉得很开心,想继续玩,那就喊2。两小只点点头,响亮的回答我,好的!之后他们俩又开始玩了,从沙发换到了床上,玩的更欢了。小朋友之间,需要暗号,需要提醒。暗号和手势提醒,比语言更有力。
实例六,事先约定之出行篇
周末带俩娃去八卦田亲近大自然。出发前,和他们俩约定好,等下在车上,全程系好安全带,到了目的地才可以解开。如果不遵守,就中途停车。在车上不能打闹,如果不遵守,就原路返回。
小盆友们一口答应。稍有迹象,我稍作提醒,他们马上遵守承诺,乖乖到达目的地。
约定,需要事先约定。如果在半路,等他们吵了再说停车,原路返回,那就变成了惩罚。
事先约定之购物篇
老大幼儿园要秋游,两个小朋友兴高采烈去超市。事先约定好,等下如果选了垃圾食品,妈妈不同意的,就得放回,不买。点头答应。到了超市,一人一个小袋子,挑自己喜欢的,如果我说不,他们也乖乖放回。全程没有哭闹,很是和谐。孩子都乐于遵守约定,只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实例七,启发式提问
吃的挑好了,回到家自己装包。发现装了满满一包,水果已经放不下了。问老大,现在书包已经装的满满的了,还有水果没放进去呢,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老大稍作思考,给出两个答案,一,换个大点的书包 二,仍旧用这个书包,把吃的拿点出来,空位放水果。 把决定权给她,愉快的重装完毕。让她自己想办法,自己做决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实例八,共情 准许愤怒
老大回到家,老二乐颠颠的跑过去,手上拿支笔,去戳老大,老大大哭。第二次,又去戳。第三次,又去戳。老二被批评,生气,不说话。我走过去,蹲下,看着老二眼睛,说,你生气了是吗。老二点头。你想和姐姐玩是不是?老二点头。你想拿着笔和姐姐玩对么?老二再次点头。你可以拿着笔和姐姐一起画画,但是不能戳姐姐,姐姐会痛的。现在你要不要和姐姐一起玩别的? 这个时候的老二已经开始笑了,乐呵呵的又跑去找姐姐玩了。
这是关注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冰山上的是行为,隐藏在冰山下的,我们看不到的,才是孩子真正的情绪,信念,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不断去学习,去读懂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活成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引领孩子。
叙事护理,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帮我轻松育儿。感谢叙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