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普所,在学术界算得上是国际顶尖的研究院,其下属的各个研究院基本都在德国或德国的周边国家,相信搞科研的大家都知道,其牛逼程度不再详说。
去年暑假期间,我有幸面试了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一位教授,现在回想起来,这算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的经历。
8月6号,投递第一封邮件给马普所的教授,寻求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8月7号,教授回复我,让我准备Skype面试。
8月22号,确定面试时间,以及面试所要准备的材料,详细了解面试流程和注意事项。
8月27号,荷兰时间下午一点,北京时间晚上七点,开始面试。
8月28号,凌晨收到教授的回复邮件,我并没有让教授们满意。
在发邮件之前,我联系了在唐德斯脑认知行为研究所的博士师兄,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CV的准备,到面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此感谢师兄,虽然我们上次谋面,我还是个一年级的渣渣,他也不曾认识我,但师兄真的是人超级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哈哈哈,预祝师兄今年顺利博士毕业。
6号,我打开教授的官网,找到邮箱地址,编辑好邮件,就发过去了,还真诚地表示认真地看了他们组新发的一篇文章,以示诚意。但邮件发过去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有想到教授会回复。但是既然自己已经发出去邮件,就要想到教授会回复,也做好面试的准备。
7号,突然收到教授的邮件,我心里很忐忑,赶快点开看。他短短一行字,让我认真看了好几分钟,甚至还用有道翻译过来看中文。在确定他是让我准备skype面试之后,我马上跟吴老师汇报这件事,想听听老师的建议。其实当时真的好紧张,因为自己英语一般般,面试的时候,很有可能听不懂教授在说什么。但是已经接到了面试通知,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准备。于是,我做了人生中第一次文献梳理的工作,对于科研界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说,这个方法真的很好,亲测有效,可以在两天时间之内确定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及其转变的大致方向。我先将以这个教授为一作,通讯作者和共同作者的文献全都下载下来,然后用思维导图(Xmind)将这些文献罗列起来,整理好作者、年限、题目和主要内容。这个工作花了我两天时间,不过很有收获。下图就是我整理的结果。
22号,收到该department助理的邮件,让我准备27号进行面试,并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介绍自己在硕士期间的工作。我认真的准备了PPT,并且每天练习一遍,逐渐完善自己的英语发音和语言表达。我还通过查找一些备考经验,准备了很多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写在纸上,每天练习,达到能背诵的程度。26号的晚上,我向吴老师用英文讲了我准备的PPT,用skype的屏幕分享,模拟了面试的场景,随后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了一些修改。
27号,晚上六点半,我开始等待。七点,我在屏幕中看到了教授及该department的director和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教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简单介绍之后,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介绍。因为之前私下练习过很多遍,所以讲的很顺畅,全程教授没有打断。但是当那名博士后研究员向我提问的时候,我没有听懂她的问题,连续两个问题,我都请求重新发问。记得当时,我坐在凳子上手心直冒汗,把音量调整到最大,还是听不懂她在问什么。凭着听到的关键词,我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回答,虽然我不知道她问的是什么。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她的问题是什么,当初应该用手机录音的,仔细听一听她的问题。面试结束,我向每一位面试官发送了邮件,以表达这次机会的感谢。如果我当时能够回想起那两个问题,我可以在邮件中对问题进行重新回答,弥补面试时的缺憾。
28号,凌晨,我收到了教授的回复邮件,他们综合考虑,我不适合他们的研究所,所以拒绝了我的申请。教授再次向我说明,除了这次面试的机会,我可以向所里递交申请书,申请所里的奖学金IMPRS(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回复了教授的邮件之后,除了小小的失落,我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条件,深深地明白,我不能在单独面试中赢得教授的喜欢,在马普的奖学金申请中,与全世界的科研牛人一起较量,几乎没有胜算。与其再花时间准备奖学金的申请面试,我还不如去联系其他教授,寻找其他机会。
虽然没有面试成功,但是没有关系嘛,就当是锻炼一次,哪有一次就成功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我之前也从没想到我会有勇气去面试国外的教授,去跟教授交流。以前我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很多事情也都是经历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我尽力了。这种经历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东西。感谢师兄一直以来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突破自己。
接下来,继续学英语,争取在国内读博期间能够抓住机会去更好的学校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