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护karrie
用笔来演绎人生的精彩,用字来填补生命的空白
我理解的“活得通透”,和倪萍老师所理解的是相似的,只不过是更加通俗的说法,也是我一直在寻找并且尝试做到的通透。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一种从容的本质,是看得开,放得下,或是能够真正地理解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悲与欢,并不会为之所困的人。
可更多的是前者,没多少人可以做到后者,因为我们是有感情的,终究会为情所困。
倪萍老师对于成熟,对于活得通透的第一点看法是: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世间的复杂,明白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单纯的善与恶。
而我对成熟的第一点看法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且听听我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演讲者讲了一个笑话,在场的观众都笑了,他又讲了一遍,这次,笑的人少了。然后他重复说同一个笑话,直到没有人笑了。
这个时候,他笑了,说:你不会为了同一个笑话笑一遍又一遍,那么你为什么要为同一件事哭了一次又一次。
生活总是很艰难,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同一件事难过一次又一次。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以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在回想的过程中哭了,在听着伤感的歌的时候会想起来过去的美好,也会看到熟悉的场景的时候忽然哭了。
是难还是易,由自己去判断,人生总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有人重新振作,重新出发,而有的人则会埋怨生活艰难,埋怨上天不公。
看过一本麦家的书《人生海海》,里面的主人公上校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被秘密折磨了大半生,却始终对自己的决定没有半分后悔之意。
他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最好代表,连始终注视着他的“我”也在后来的日子里明白了,上校是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世间的复杂,明白善与恶的清晰界限。
倪萍老师的第二点想法:真正成熟的人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在众说纷纭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我却认为:活得通透的人一直都会好好地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去前行,不会受他人影响。
人总要先学会宠辱不惊,淡然面对生活或是人生的悲喜,再好好地去按自己的节奏往前走,走出自己的精彩。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大学生里面很常见的现象,体测的时候,是有很多学生一起测跑步的,八百米或是一千米。
不少人经历这个事的时候都会这样想吧,跑八百米或是一千米拼的都不是速度,就算是,也该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跑,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自己,才会跑出满意的成绩。
在起跑之前,大多人都会这样想,可当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远远甩开了自己,慌乱的感觉就涌上了心头,一时令自己乱了节奏,只顾着跟上他人。最后,越跑越吃力,越来越难受,搞不好还落后了原本比自己后的人。
把握自己的节奏,是活得通透的一个表现,我是这样认为的。
世间太多纷扰的事,总会扰乱我们自己的节奏,影响到我们,那么又如何做到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呢。太多众说纷纭的事,太多浮躁的情况,能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其实离自己的成功已经近了许多了。
初心,视野和格局,倪萍老师讲到了这三个方面,但不忘初心的能有几人,视野开阔和格局恢弘的也是少之又少。曾经,我以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都是多少活得通透一点的,因了诗书的熏陶,视野多少开阔一些,思维多少上了一个层次。
可到底通透是如何个通透,谁也不能真正地定义吧,那便按自己的理解去做好了。
于我而言,人生啊,就要先看淡一切,看轻一切,然后好好在这繁华人世走出自己的节奏,这样才不算活得糊涂。但同时啊,视野的狭隘也会禁锢着人的眼界,所以,在按自己的节奏前行的时候,也该看看世界的广阔。
我一直,都想活得通透,都想去向往的世界看看。
无关年龄,不是圆滑和油腻,而仅仅只是看得通透。
也许只有看多了这个世界,读懂了许多现在不曾读懂的道理,看遍了未曾看过的景色才能活得通透一点,从容淡定。
温柔的人,他的温柔是因为看淡吗?温暖的人,他的温暖是因为明白世事的一切吗?
活得通透的同时,也能不忘最初出发的想法念头,也能温柔面对这个世界,这样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美好的存在。
这世界并不美好,但也没有那么糟糕。
历尽千帆,尝遍世间苦甜,是否多少能活得通透一点,是否仍是最初出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