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从国庆前开始,每天早上,校园的操场就成了“绳”与“人”的动感世界,几十个班级各自占领一块十几平米的地儿,一根翻飞的长绳指引着一支队伍画出一个又一个流动的圈儿,班主任生命在场,和孩子们一样,穿上跑鞋、运动装,亲自上阵,人人都成了教练员,计时、鼓劲、示范、指导,“坚持1分钟”,“ 倒数5、4、3、2、1”,加油、跟上……时间在此时有了刻度和分量。
如何跳出更好的成绩,朝着目标数加油,研究、琢磨跳长绳的技术成为老师、孩子们共同的话题,选什么材质的跳绳,多长合适,甩绳是选臂力大的还是个子高的,如何保证集体跳绳的连贯,每个运动员要注意哪些细节,穿什么服装、鞋子更适合,跳绳的起点、落点在哪个位置最合理……理性分析、科学练习,学生跳绳的连贯性、动作的协调性、默契度看得见地在发生变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班级跳绳的数量都有长足的进步,老师们也深有感触,孩子们通过训练能够很快掌握运动技巧,只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运动,充分地参与,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并在与伙伴们协同的过程中感受到“我为集体争光荣”的意义,感受到每一个参与者都很重要。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特别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现在校内的一小时锻炼已经得到了保证,组织阳光大课间,开足了体育课,开展体育学科节等。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校内体育活动。对校园面积较小,生均活动面积比较紧张的学校,都推崇跳集体长绳,因为跳长绳不失为一种 “经济实惠”的锻炼项目,一是人均运动占地少;二是一次性参与人数多;三是运动锻炼效果好,跳绳能够减肥塑身,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协调性,特别是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增高,提高记忆力等等。
校外的一小时锻炼时间如何保证,确实就需要家长的重视和落实。但居住在城市中的孩子,居家周围的运动场地较少,加上天气、疫情的原因,要落实锻炼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而跳短绳则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运动效果不亚于跑步、打球等室外项目。尤其是跳短绳的灵活度很高,可以自主创编多种多样的花式跳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再给孩子配上有节奏的音乐,随着节律跳绳,能够提高速度,培养音乐的节奏感,一举多得。有一所小学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学生经过一个暑假每日打卡跳绳训练,开学后进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学生体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肥胖率也大大减少了。
校内、校外,长绳、短绳都可以坚持跳起来。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往往不自觉的会更加关注当下孩子成长中可见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终身发展更具核心价值的身心健康。但身体健康却又是基础性工程,因为身体健康的孩子大都表现出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因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释放压力,还能锻炼意志。所以有人说,“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而是去参加一场自己喜欢的运动。”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之下,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更是孩子的生存之道,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抵御疾病的侵袭,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重视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学教育也十分重视体育教育,“无体育,不清华”“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是清华大学的体育教育观,从2017级开始将游泳作为学生必会项目,没有通过游泳测试不能获得毕业资格。作为国家超一流的大学,把“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每一位清华人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什么,我们期待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明白了方向,了解了意义,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找不到的空间,没有想不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