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俊杰,曲周人,曾在鸡泽工作,后在曲周师范学校当校长,儿子一家在美国,他常在美国照顾子孙,这是他回国后写的一篇日记)
归来日记(495)德才兼备赵金海
2018.06.17
归来日记(495)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周日,早八时乘驶往烟台的动车,前去探望表姐。候车时,用车站网络,拜读老同事赵金海的简书,再次被他的勤奋,文采和处事为人所感动。不由得想起我们七八十年代在鸡泽相处时的历历往事。那时,我们在鸡泽县委共事多年,他在宣传部,我在组织部,“一个锅里抡勺子”,接触较多,他负责宣传报道,天道酬勤,常为其大作频频见报而佩服不已。而他和我的老伴,都系鸡泽县医院的妇科大夫,当时正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两位大夫因工作接触很多,关系甚密。记得八二年她们俩在鸡泽镇北关桥南侧的计生站,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时,曾同站一台,相互关照切磋,配合默契,技术娴熟,仅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例手术,受到过领导表扬和奖励。至今清楚记得,我们两家年幼的儿子,当时也曾跟着各自的妈妈下乡,常在一起玩耍。一次小哥俩在北关桥玩时,磊磊不慎自高处的桥栏掉落到河半坡,虽没摔伤,却躺在草丛中,恢复了很长时间,到了饭时,两个孩子还没回来,急忙搜寻,后在河坡找到,幸无大碍,至今记忆犹新。
八十年代后期,金海以其兼备的德才,荣调到省台驻邯记者站做领导工作,我也自鸡泽调到曲周,此后虽分多聚少,却能从他那一篇篇文笔独到,言简意赅的见报大作中,再领教诲,重温友谊。前不久,有幸在“曲周煎饼菜”群中,发现拜读了金海的一篇篇简书新作,了解到他仍笔耕不辍,佳作连连。怀着深深地家国情,朋友谊,一如既往的为鸡泽,为曲周,为青壮时的领导和同事,写了许多回忆文章。满满的正能量,耀然纸上。使我又一次领略了金海朋友厚德至善的高尚情操,勾起了我对许多老友深深的回忆。自他的文章中,我了解到老领导任守新,李振东,韩勤龙,董天恩和许多鸡泽知青朋友的信息,为盼望已久的相见提供了方便。读着他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篇章,文如其人,又一次的唤起对他的敬仰与赞许,谢谢堪称楷模的金海老友,谢谢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谢谢曾经给予我温暖和关怀的第二故乡鸡泽,哪里永远是我和孩子们心中的圣地!期盼着金海友文如泉涌,著述更丰,汗牛充栋,使我得到更多谆谆教诲和美好的鸡泽信息,使难能可贵的贫寒之交,友谊永存,地久天长当然更期望归赵后,能与金海老友一聚面晤,再表敬意,畅叙友情。
如今我们相继步入了老年,諺曰“八月的老农会种田”,我常静思默想,搞了大半生宣传的金海等老友,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老来仍能挥毫泼墨,高歌时代,潇洒人生,名闻报端,其乐无穷。而我大半生都在填写报表,整理档案,以致一事无成,庸碌度日,抱憾终生,这或许是我对金海老友佩服不已的感悟之一,特赠油诗表意:
德才兼备赵金海,
鸡泽友情铭心怀。
言简意赅篇篇发,
真实感人娓娓来。
读后友讯一一晓,
文如其人高品载。
期盼简书传新喜,
高歌再颂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