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到“舒适区”这个词,是在我前年考研的时候。考研之前的我,真的碌碌无为,每天做着让自己放松的事,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仿佛已成为了天下第一;一旦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会安慰自己“他只是运气好,他一定用了某些不可告人的手段”。当时的我却不知道,自己的所谓“努力”,只是“在舒适区中的努力”,重复着以前的学习方法,没有突破,看似努力,实则平平淡淡,自我安慰罢了。
直到考研,鸡汤看得多了,学习方法听得多了,我试着站起来背书,试着把做过的题再重复做几遍,试着把背过的单词再重复背几遍,试着把不理解的东西在纸上一步一步理解下来……这些方法无一不令我痛苦,但也无一不令我感到惊喜。慢慢的,我发现量变产生质变了,我能做出来别人不会做的题,能背过比别人更多的单词,能理解别人理解不了的政治问题……
如我所感受的,走出舒适区让我感到痛苦,因为打破了自己以前的小温室,舒适区外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未曾尝试过的。但是转念想来,以前的自己不优秀,不正是因为以前那些方法不可取,是该抛弃、该下大力气重塑的吗?
每个人在走出舒适区时都会感到害怕,感到痛苦,这时候我有一个绝妙的方法可以抚慰自己继续前进 ,就是告诉自己,“万事开头难”。我们只要在开始的那一刻坚持做下去了,后边的步骤将会自然得完成,在完成这一步步的同时,我们的体会就是“痛并快乐着”。
每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不应该对走出舒适区感到害怕,应对它保持乐观之心,积极、谨慎得迎接即将发生的一切,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会害了我们,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被人尊重,更加被人津津乐道。
只要确定了这件事对我们有利,就去做吧,不管它多么痛苦!相信在完成的那一刻,我们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