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24复盘分享稿—阿珍

Hello,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来自北京的阿珍向大家问好。

我见过一位老师,道德经学了1800多遍,她把道德经的智慧融会贯通到她的商业体系中。

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一方面,她用道德经的智慧点亮每一位出现在她生命中的小伙伴。

另一方面,她以道德经的智慧打底,把事业也做的水深火热,并喊出了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口号。

是她,让我意识到,道德经的智慧博大精深,是学无止境的。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景之下,同一句话我们都会学出不一样的智慧来。

所以,打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不能贪多,一定要做减法。

一个营期,只有四十多天,我们不能想着每一章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背诵和理解。

想想看,如果你每一章悟透一个道理,81章,你能悟透81个道理。

再做减法,一个营期,你只吃透一个概念,比如无为而治,比如反者道之动的真正含义。

然后把这一个知识点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这个反应的是什么?是举一反三,举一反九,举一反八十一的智慧。

当你悟透其中的一个智慧,并把它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正是你修的这种举一反多能力的最好时机。

所以做减法是我的第一个目标。

基于学习易经给到我的一个启发,有准备的分享和没有准备的分享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就跟带着目标学习和没有目标学习,你吸收到的东西也是完全不同的一样。

所以我给自己设定了另外一个目标:提前一天把第二天分享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这样写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有两方面的好处:

用文字的形式逼自己更好的思考,带着思考去领悟智慧。

让我从容应对每天早上5:20的晨起时光,不再处于慌乱之中。

第三方面,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这本书呢?

道德经的源头是伏羲氏的易经八卦,易经八卦产生的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伏羲氏一画开天。

他用当时被称之为象,把他看到的宇宙万事万物的一个大的规律,用象的形式给呈现了出来。

但是后人在用的时候,又执迷于象,把自己框在这个象里边出不来。

这种对于象的运用违背了当时伏羲氏创造八卦的原意。

在大家都执迷于象的时候,此是老子就来了,他带着他的智慧写了《道德经》

他怕他写的道德经又称为束缚大家的东西,所以一开篇,他就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就是用来破道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句话,我找了两个案例。

我曾经听过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讲物理学,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开讲前都会说一句话。

我只传授当下科学体系认为对的东西,没准再过几年,这个理论不成立,会被在坐的你们推翻。

所以你们要学会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这个理论。

你看,他讲的这一段话,就是用来破道的。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我家一岁的孩子教我的。

有一天,当我教他把垃圾纸放到垃圾桶的时候,我特别开心。

但是紧接着,他做了另外一件事情,他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也放到了垃圾桶。

当时看到此情此景的我震惊了,怎么会这样,后来仔细想想,老子说,复归于婴儿,这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

在婴儿的认知里,垃圾桶只是一个能容纳东西的物品。和玩具盒并没有什么区别。

它们只是两个名称而已。这让我又想到我们和周遭的万事万物,从道的层面来讲,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赋予了不同的名字而已。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到这儿结束了,感谢大家的一个聆听,话筒交给主持人。

在婴儿的世界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