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其实最受伤的是自己
昨日,在高新坐车去锦业路办事,偌大的公交车,显得空空荡荡,特别安静;一路上,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玩手机的惬意中,甚至有些打起了瞌睡。可是,没过多久,一位中年妇女的电话声,彻底打破了这片沉静。
她声音之大,完全盖住了报站的声音,有些人便小声抱怨了起来,那妇女俨然不理会她的声音带给你别人的躁动;而且声音愈来愈大。声音大本就是一种不太好的习惯,更何况那位妇女竟然骂起来脏话。
通过其的描述,原本就是因为和同事在负责保洁时发生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或许对方有对其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彼此之间的误解;被她在电话里渲染的非常之恶毒。那些不堪入耳的词语,甚至连我这种大男人都无法想得出来,更何况说出口。
因为这些声音,所有的人都悄悄地侧目相望,也许有人想制止,或者提醒其的行为,但是始终没有人敢于站出来,甚至连我自己都没有勇气去提示下;有些年长的人,嘴里偶尔嘟囔几句,连站名都听不清;年少的女生,用一种怪异的眼神,回头望过去;而这位女士,却依然我行我素;她丝毫理会不到她的这种行为,对别人的伤害;其实最终受伤害的是她自己,因为虽然过足了嘴瘾,但也许会失去很多友善;虽然只图了一时痛快,但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造成隔阂。
2、为什么我们不能低声,只是想展示我们的肺活量吗?
其实很多时候,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总被人诟病,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也许我们在国内已经习惯了这种讲话的方式或者节奏;但是在国外,老外俨然不喜欢这种被认为“不雅观”的行为。
在机场候机,我们喜欢大声讲话;在公交车上,我们喜欢大声讲话;在会议场合,我们喜欢大声讲话;总之,声音如果太低,就怕别人没法听到,或者引不起别人注意。而当别人好意劝说时,总会投来不友好的目光,好像在说,我爱说,咋咋滴?管你啥事?
记得11年我去日本大阪出差时,晚上和日本同事吃完饭,在回大阪市区的新干线上;那位日本同事和我的中国同事,由于晚上喝酒太多,所以一路上用日语侃侃而谈;整节车厢人不是很多,其他人都在安静地休息或者玩手机,或者低声细语;只有他俩为了某件事争论了起来。
没多久,便被一位同车厢的日本青年,提出批评;而这位日本同事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于是用日语连忙道歉,随后便降低了分贝;我想如果是在国内,或许很多人不会去制止这种行为‘;即使友好的提示,或许会被对手怼上几句不好听的话。
有时,我也在反省自己,其实我自己讲话有时声音也很大;我也在慢慢调整着,希望我自己能尽量地降低声音,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也许许多年来,生活在这样一种圈子内,我们总会通过提高八度自己声音的方式,有时是为了力挺自己的观点,有时是为了压制对手;其实有理不在声高,古人的这种训诫,我们一直都没明白。希望,这种不好的习惯,能够有朝一日,有巨大的变化。
3、最合理的声音,就是你形象的最佳展示。
其实,我一直很佩服台湾美女林志玲,讲话声音之柔美,之悦耳;也许这种用声音的交流是最舒服的,也会给自己的形象加分;她讲话总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带给人的是一种别样的感觉;还有小哥费玉清,唱歌与讲话的音调,拿捏的非常之棒;有时就连讲段子,也是语调把握的分外恰当。这些,在展示男人魅力的一面,也充分反映了其内心修炼的程度。
也许,我们还需要在声音把控,尤其是声音的大小上多加修行,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公众场合不再喧嚣,我们的地铁和机场内不再成为噪音的制造者,尤其是在和外国友人相处中,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让别人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印象。
请永远记住,最好的声音,就是对你形象的最佳展示,让我们一起为未来生活打cal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