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认知驱动》四·1

【日期】:2023.03.28

【书名】:《认知驱动》

【章节】:四·1

【知识】:

+看清机制

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非某个特殊的时间点。

当我们通过原理机制彻底看清做一件事的好处时,便会觉得不做这件事是一种损失。

知晓了原理机制,我们自然也就有了具体的方法论。

看不到具体好处和方法的目标非常单薄,它无法支撑你度过。

·

+找到意义

如果我们只看到目标本身,就会为做而做,动力不会长久。

你想通过这个目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贡献?


我们的成长其实可分为显性的“能力成长”和隐性的“心理成长”,当心理成长滞后于能力成长时,会限制能力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变得更好,而潜意识没有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搞砸计划,变成原来的自己。

寻找意义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潜意识,让它领先于我们的能力,牵引我们前进,而不是拖后腿。

·

+感受好处

在时间的力量下,机制会变得疲软,意义也会变得模糊。

亚伦·卡尔《这书能让你戒烟》“戒烟的核心在于意识到戒烟不是一种牺牲,不是一种权利被剥夺,而是一种收获与解放。”

把注意力主动放到收获上:每早起一次,就又可以让自己享受一次宁静的世界;每阅读一次,就又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密度增加一点;每锻炼一次,就又可以使身体里的各种激素水平达到平衡,充满活力……

关注好处时,那些阻力仿佛变小了。

尽情地活在当下,提升生命质量。


如果目标是培养一项技能,那感受好处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用这项技能去产出作品、打磨作品,然后换取正反馈。

一味地学学学只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但只要你用作品示人,你就会想办法打磨它。

·

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启发】

书写,可以让我临在当下,安享拥有的美好与丰盛,滋养我生发;

书写出作品,发现美好,创造美好,喜乐而富饶~

【知识扩展】:

受自然规律影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昼夜节律,在人类的基因深处。

·

REM睡眠周期理论

晚上90min为一个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深睡、浅睡)两大部分,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是大脑的放松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是大脑为清醒做准备,我们做梦也是在这个阶段。在睡眠的前两个周期,也就是入睡后的前3个小时,主要以非快速眼动睡眠为主,后面的周期慢慢过渡以快速眼动睡眠为主,所以前半夜会睡得比较沉,后半夜容易做梦,也比较容易醒。在睡眠的节点醒来,整个人会觉得神清气爽,充满精力,如果在周期内被干扰醒来,整个人就会感觉昏昏沉沉,脑袋发胀难受。这种感觉就像是拉尿,如果拉到一半让你憋住,会非常的难受,如果能顺畅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泄而尽,感觉就会很舒爽!

日间的小睡30min也可以算作一个周期,30min的时间还没进入深睡阶段,在这个时候醒来可以神清气爽。如果时间过长又没有达到睡眠周期的节点,在熟睡阶段醒来,就会感到头脑发胀难受。

个人体质不同,每个人的睡眠周期不一定是90min那么标准。

醒来的精神状态才是衡量睡眠的最高标准。

【行动】

理论上充足,90min×5÷60min=7.5h。

午饭后,休养30min左右。

每晚具体的入睡时间不一定,争取在22:00前入睡,设定在6:00响铃,在这之前自然醒来就起来。否则,进入新的周期,又有了困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